人間行役膏火煎,公特見戲非誠言

釋德洪游龍王贈雲老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洪的《游龍王贈雲老》

全文:
正中妙葉百怨門,寶鏡孤風天下聞。
緇州道價直乾坤,毛骨真是延公孫。
楊廣山頭草木熏,公獨深密護靈根。
衲子雷動雲崩奔,暗中明露涇渭分。
醉李有叟笑臉溫,膽大三世一口吞。
枯木能花為誰春,春光化為吳山雲。
即今住山典刑存,木蛇且無刀斧痕。
我游山隈野水濆,松間見之鬢為掀,留我更宿聽啼猿。
人間行役膏火煎,公特見戲非誠言
頹綱已墜引手搴,乃欲奔走鞭短轅。
要當努力續烈燄,大興洞上追曹源。

釋德洪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人間

指整個人類社會;世間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宋· 沈括《夢溪筆談》

行役

(1).舊指因服兵役、勞役或公務而出外跋涉。《詩·魏風·陟岵》:“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周禮·地官·州長》:“若國作民而師田行役之事,則帥而致之。” 賈公彥 疏:“行謂巡狩,役謂役作。” 漢 桓寬 《鹽鐵論·備胡》:“行役戍備,自古有之,非獨今也。” 唐 戴叔倫 《將巡郴永途中作》詩:“行役留三 楚 ,思歸又一春。”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兵制一》:“夫五十口而出一人,而又四年方一行役,以一人計之,二十歲而入伍,五十歲而出伍,始終三十年,止歷七踐更耳。”

(2).泛稱行旅,出行。 南朝 梁 柳惲 《搗衣詩》:“行役滯風波,遊人淹不歸。” 唐 李白 《估客行》:“海客乘天風,將船遠行役,譬如雲中鳥,一去無蹤跡。”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三:“天下名山福地,類因行役窮日力,且為姑俟回程來觀之語所誤,竟失一往,貽終身之恨者多矣。” 清 戴名世 《憂庵記》:“余好游,時時行役四方,水行乘舟,舟中即憂庵也。” 郁達夫 《星洲既陷厄蘇島困孤舟中賦此見志》詩:“傷亂倦行役,西來又一關。”

膏火

(1).照明用的油火。 南朝 梁 何遜 《為衡山侯與婦書》:“心如膏火,獨夜自煎。” 宋 蘇軾 《上元夜》詩:“今年江海上,雲房寄山僧,亦復舉膏火,松間見層層。”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重貶》:“相逢頃刻時,離情又催,心如膏火有誰知。” 清 方文 《窮冬六詠·無油》:“坐不惜膏火,愁隨更漏長。”

(2).特指夜間讀書用的燈火。因亦借指勤學苦讀。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詩:“不是無膏火,勸郎勤六經。” 宋 蘇軾 《送蜀僧去塵》詩:“十年讀《易》費膏火,盡日吟詩愁肺肝。”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念秧》:“三年膏火,冀博一第,不圖竟落孫山。”

(3).指供學習用的津貼。《明史·楊爵傳》:“兄為吏,忤知縣繫獄。 爵 投牒直之,並繫。會代者至, 爵 上書訟冤。代者稱奇士,立釋之,資以膏火。”《紅樓夢》第九回:“凡族中為官者,皆有幫助銀兩,以為學中膏火之費。”《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回:“他在局裡,卻還是當一個學生的名目,一個月才四吊錢的膏火,你叫他怎么夠用啊!” 梁啓超 《辛亥革命的意義》:“前 清 末年辦學堂,學費膳費書籍費,學堂一攬乾包,還倒貼學生膏火。”

特見

獨特的見解。 宋 曾鞏 《<王平甫文集>序》:“ 平甫 乃躬難得之姿,負特見之能,自立於不朽。”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七:“其特見卓論真可與 夷 齊 同科。”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教養·學規儀注》:“依章次問難,並發自己特見,務期昌明聖道,剖暢治理,有益身心學問。”

誠言

(1).裝出一副誠意樣子的話語。《荀子·大略》:“小人不誠於內而求之於外……不足於行者,説過;不足於信者,誠言。” 梁啟雄 簡釋引 陶鴻慶 曰:“此言行不足者,其説必過實。信不足者,其言必示誠。”

(2).約定的話。《楚辭·九章·抽思》:“昔君與我誠言兮,曰:‘黃昏以為期。’” 王逸 註:“始君與己謀政務也。誠,一作成。” 蔣天樞 校釋:“誠,一作‘成’,成言,約定之言。”

(3).真誠的話。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十三:“ 仲父 獻誠言, 姜公 乃見猜;臨沒告飢渴,當復何及哉。”

釋德洪名句,游龍王贈雲老名句

詩詞推薦

人間行役膏火煎,公特見戲非誠言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