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龍王贈雲老

作者:釋德洪 朝代:宋代

游龍王贈雲老原文

正中妙葉百怨門,寶鏡孤風天下聞。

緇州道價直乾坤,毛骨真是延公孫。

楊廣山頭草木熏,公獨深密護靈根。

衲子雷動雲崩奔,暗中明露涇渭分。

醉李有叟笑臉溫,膽大三世一口吞。

枯木能花為誰春,春光化為吳山雲。

即今住山典刑存,木蛇且無刀斧痕。

我游山隈野水濆,松間見之鬢為掀,留我更宿聽啼猿。

人間行役膏火煎,公特見戲非誠言。

頹綱已墜引手搴,乃欲奔走鞭短轅。

要當努力續烈燄,大興洞上追曹源。

詩詞問答

問:游龍王贈雲老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游龍王贈雲老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六部

參考注釋

正中

(1) 最激烈的或最活躍的部分或階段

大生產者…處於這種潮流的正中

(2) 正當中

百怨

各種怨尤。《戰國策·魏策二》:“使 秦 皆無百怨百利,惟已之曾安,令足下鬻之以合於 秦 ,是免國於患者之計也。”《淮南子·時則訓》:“優優簡簡,百怨不起。”

寶鏡

(1).鏡子的美稱。 南朝 陳 徐陵 《為羊兗州家人答餉鏡》詩:“信來贈寶鏡,亭亭似團月。” 唐 劉長卿 《春鏡》詩:“寶鏡凌曙開,含虛浄如水。”《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早有一簇人抬過一座金鑲玉琢鳳舞龍盤的光明寶鏡來。” 碧野 《青山常在水長流》:“ 新安江 水庫真象一面寶鏡,七十多座島嶼象鑲嵌的顆顆綠寶石。”

(2).喻日或月。 唐 崔護 《日五色賦》:“暈藻繪於金輪,聚雲霞於寶鏡。” 宋 李朴 《中秋》詩:“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孤風

孤高的風度、品格。 南朝 宋 王僧達 《祭顏光祿文》:“清交素友,比景共波,氣高 叔夜 ,嚴方 仲舉 ,逸翮獨翔,孤風絶侶。” 唐 黃滔 《華岩寺開山始祖碑銘》:“刺史 河東 薛公 ,仰其孤風,復馳 開元 之僧,衛以入郡,日扣《華嚴》大義,幾忘食寢。” 宋 沉與求 《<和靖詩集>跋語》:“ 和靖先生 ,孤風凜凜,可聞而不可見,所可得而見者,賴有詩存焉耳。”

天下

(1) 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人世間,社會上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道價

僧家在修持方面的聲望。 宋 王十朋 《哭純老》詩:“莫年住 甌 閩 ,道價高遠邇。”《剪燈餘話·聽經猿記》:“其後道價高重,虎侍猿隨,變幻神奇,不可勝述,世稱為 肉身菩薩 。”

乾坤

(1) 天地

扭轉乾坤

(2) 男女

毛骨

(1).毛髮與骨骼。 唐 劉禹錫 《桃源行》:“俗人毛骨驚仙子,爭來致詞何至此?” 宋 蘇舜欽 《演化琴德素高因為作歌以寫其意雲》:“風吹仙籟下虛空,滿坐沉沉竦毛骨。” 宋 陸游 《夜汲井水煮茶》詩:“肺腑凜清寒,毛骨亦蘇省。”

(2).謂人的骨相容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下》:“ 祖士少 風領毛骨,恐沒世不復見如此人。”《晉書·元帝紀》:“ 琅邪王 毛骨非常,殆非人臣之相也。” 前蜀 韋莊 《寄薛先輩》:“不説文章與門第,自然毛骨是公卿。”

真是

確實;的確

真是鬆了一口氣

公孫

(1).諸侯之孫。《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公子不得禰先君;公子之子稱公孫,公孫不得祖諸侯。”《漢書·惠帝紀》:“內外公孫。”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公孫,宗室侯王之孫也。”

(2).對貴族官僚子孫的尊稱。《儒林外史》第十回:“ 蘧公孫 呈上乃祖的書札並帶了來的禮物。”

(3).複姓。 戰國 魏 有 公孫痤 。見《史記·秦本紀》。

山頭

(1) 山的頂部

(2) 山峰

(3) 比喻獨占一方的宗派

拉山頭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變化,草木蕃。”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 太行 之陽有 盤谷 , 盤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故人不得其性則痛,鳥獸不得其性則瘏,草木不得其性則萎以枯。”

(2).指荒野。《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陳子昂 《諫刑書》:“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蘇軾 《笏記》之一:“徒傾艸木之心,莫報乾坤之施。”

深密

(1).深沉縝密。謂內心掩藏很深。《三國志·魏志·荀攸傳》:“ 攸 深密有智防,自從 太祖 征伐,常謀謨帷幄,時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北史·齊紀上·神武帝》:“ 神武 性深密高岸,終日儼然,人不能測,機權之際,變化若神。” 老舍 《犧牲》:“他的深密沒能完全勝過他的簡單,可是他必須要深密。”

(2).指關係深厚密切。《北史·恩幸傳·齊諸宦者》:“倉頭始自家人,情寄深密,及於後主,則是先朝舊人,以勤舊之勞,致此叨竊。”

(3).濃密。《宋書·薛安都傳》:“所在皆棘榛深密,難為用師,故能久自保藏,屢為民患。” 朱自清 《溫州的蹤跡·綠》:“我又曾見過 杭州 虎跑寺 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叢迭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

(4).指地方、處所很隱蔽。《朱子語類》卷八七:“西北隅為屋漏,西南為奧……此是至深密之地。”《初刻拍案驚奇》卷一:“ 文若虛 搬在一個深密謹慎的臥房裡頭去處。”

(5).深奧隱秘。 許地山 《空山靈雨·愛流汐漲》:“孩子實在不能理會那‘一百日’底深密意思。”

靈根

(1).神木的根。 晉 孫拯 《贈陸士龍》詩:“制動以靜,祕景在陰,靈根可棲,樂此隈岑。”

(2).植物根苗的美稱。 唐 柳宗元 《種術》詩:“戒徒斸靈根,封植閟天和。” 宋 司馬光 《和昌言官舍十題·石榴花》:“靈根逐 漢 臣,遠自 河 源至。” 明 陳所聞 《懶畫眉·月下劉中明招賞牡丹》曲:“一叢凝露在沉香,移得靈根傍錦堂。” 清 秋瑾 《白梅》詩:“淡到羅浮忘色相,謫來塵世具靈根。”

(3).指才德修養。 漢 揚雄 《太玄·養》:“藏心於淵,美厥靈根。” 范望 註:“靈根,道德也。” 宋 黃庭堅 《柳閎展如蘇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作詩贈之》:“ 鹹池 浴日月,深宅養靈根。”

(4).指有才德的人。 宋 葉適 《祭徐文子侍郎文》:“於時侍郎,卓爾靈根,有光厥師,兼華眾門。”

(5).對祖先的敬稱。《文選·張衡<南都賦>》:“固靈根於 夏 葉,終 三代 而始蕃。” 李周翰 註:“ 劉累 自 夏 而遷於此,故云‘固靈根於 夏 葉’,終於 殷 周 秦 三代,然後 漢 興乃蕃盛。”《文選·陸機<嘆逝賦>》:“痛靈根之夙殞,怨具爾之多喪。” 劉良 註:“靈根,靈木之根,喻祖考也。”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 李公 ,天子之舊族,朝廷之夙將也。靈根自遠,聖族多奇。”

(6).指佛祖。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二:“ 龍樹 靈根派別三,家家楖栗不能擔。” 劉逸生 註:“靈根,指佛祖,這裡具指 龍樹 。”

(7).性靈,智慧。 清 陳天華 《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體》:“ 中國 經二十餘朝之 * ,閉塞其聰明,鉗制其言論,靈根盡去,錮疾久成。”

(8).道教指舌根。《黃庭內景經·上有章》:“灌溉五華植靈根。” 務成子 註:“靈根,舌本也。” 宋 陸游 《病中作》詩:“不憂豎子居肓上,已見真人出面門。力守誰能發底火?深潛自足美靈根。”

(9).借指人的身體。《文選·陸機<君子有所思行>》:“宴安消靈根,酖毒不可恪。” 呂延濟 註:“《黃庭經》云:‘玉池清水灌靈根,靈根堅固老不衰。’然靈根喻身也。” 唐 吳筠 《覽古》詩之六:“荒淫伐靈根,金膏恃延期。”

(10).仙緣。 明 屠隆 《綵毫記·遊玩月宮》:“天子與貴妃塵中雖已造業,靈根尚未消盡。”

衲子

僧人。 宋 黃庭堅 《送密老住五峰》詩:“水邊林下逢衲子,南北東西古道場。” 明 湯顯祖 《南柯記·禪請》:“不去罷。我看衲子們談經説誦的,不在話下。”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衲子請觀萬年缸,缸在香積廚,形甚巨,以竹引泉灌其內,聽其滿溢,年久結苔厚尺許。”

雷動

聲音如響雷震動

台下歡聲雷動

崩奔

(1).水流衝激堤岸而奔涌。《文選·謝靈運<入彭蠡湖口詩>》:“洲島驟迴合,圻岸屢崩奔。” 呂向 註:“水激其岸,崩頽奔波也。” 唐 李白 《大鵬賦》:“五嶽為之震盪,百川為之崩奔。” 宋 黃庭堅 《阻風銅陵》詩:“洪波崩奔去,天地無限隔。”

(2).奔波;賓士。 唐 杜甫 《閬州東樓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詩:“高賢意不暇,王命久崩奔。” 仇兆鰲 註:“山下墮曰崩,水急流曰奔。此比行役之匆遽。” 宋 范成大 《賀樂丈先生南郭新居》詩:“崩奔風濤里,得此巢龜荷。” 元 王逢 《題馬洲書院》詩:“郊麟初隱遁,野兕遂崩奔。” 明 唐順之 《雙壽圖歌》:“千年神物照魑魅,滿山精怪爭崩奔。”

暗中

(1) 不公開的;私下裡

我被暗中告以此事

(2) 秘密地

老牌的貴族外交家們暗中破壞了德國與西方民主國家結盟的圖謀

(3) 在黑暗中

暗中摸索

明露

顯露。《資治通鑑·魏明帝景初二年》:“與諸君從事,自少至長,髮有二色,以謂表里足以明露,公私分計足用相保,義雖君臣,恩猶骨肉。”

涇渭

(1).指 涇水 和 渭水 。《詩·邶風·谷風》“ 涇 以 渭 濁,湜湜其沚” 毛 傳:“ 涇 渭 相入而清濁異。”《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大王之國,四塞以為固,北有 甘泉 、 谷口 ,南帶 涇 渭 。” 三國 魏 曹植 《贈丁儀王粲》詩:“山岑高無極, 涇 渭 揚濁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若擇源於 涇 渭 之流,按轡於邪正之路,亦可以馭文采矣。” 唐 杜甫 《驄馬行》:“晝洗須騰 涇 渭 深,夕趨可刷 幽 並 夜。”

(2).古人謂 涇 濁 渭 清(實為 涇 清 渭 濁),因常用“涇渭”喻人品的優劣清濁,事物的真偽是非。《晉書·外戚傳·王濛》:“夫軍國殊用,文武異容,豈可令 涇 渭 混流,虧清穆之風。” 唐 劉知幾 《史通·采撰》:“況古今路阻,視聽壤隔,而談者或以前為後,或以有為無。 涇 渭 一亂,莫之能辨。”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胸中自有 涇 渭 ,皮里自具《春秋》。”《新華月報》1980年第9期:“他是非分明,有 涇 渭 。”

笑臉

帶笑的臉龐

處處有笑臉

三世

(1) 三代,常指祖孫三代

(2) 在美洲,尤指在美國出生並受教育的第二代日本移民的子女

一口

(1) 裝滿一嘴的量

一口吃不成個胖子

(2) 一口(食物)

我多一口也吃不下了

枯木

(1).老樹;枯樹。《管子·度地》:“伐枯木而去之,則夏旱至矣。”《漢書·五行志中之下》:“枯木復生,人君亡子。” 南朝 梁 范縝 《神滅論》:“如因榮木變為枯木,枯木之質,寧是榮木之體!” 唐 盧照鄰 《行路難》詩:“君不見 長安 城北 渭 橋邊,枯木橫槎臥古田。”《新唐書·五行志一》:“ 武德 四年, 亳州 老子祠 枯樹復生枝葉……占曰:‘枯木復生,權臣執政。’”

(2).比喻頹喪之心或老朽之人。 北周 庾信 《小園賦》:“心則 歷陵 枯木,髮則 睢陽 亂絲。” 宋 范成大 《與時敘現老納涼池上》詩:“笑我兩枯木,獨與三冬期。”

(3).指刑具。 唐 高彥休 《唐闕史·秦中子得先人書》:“富室少年列狀始末,訴於縣官,詰問伏罪,遂寘枯木。” 宋 陶穀 《清異錄·肉雷》:“ 來紹 ,乃 唐 酷吏 俊臣 之裔,天稟鷙忍……每肆枯木之威,則百囚俱斷,轟響震動一邑,時呼肉雷。”

(4).指神主;棺材。 宋 孔平仲 《續世說·直諫》:“今兵士之徒無罪,乃驅之行陣之間,委之鋒鏑之下,使肝腦塗地,魂魄無歸,令其老父、孤兒、寡妻、慈母望轊車而掩泣,抱枯木以摧心。” 宋 黃庭堅 《母安康郡太君祭亡女陳氏十娘文》:“惟女面目,永隔枯木。嗚呼昊天,忍此荼毒。”

光化

(1).猶德化。《魏書·鹹陽王禧傳》:“聖過 堯 舜 ,光化中原。”

(2).“光天化日”之省。 李大釗 《民彝與政治》:“雖以今日民權丕振、憲治普行之世,光化之下,猶有敢以一身演 曹操 、 王莽 …… 拿破崙第三 之歷史,而犯其應有盡有之罪惡者。”

吳山

(1).山名。在今 陝西 隴縣 西南。參見“ 吳岳 ”。

(2).山名。又名 胥山 。俗稱 城隍山 。在今 浙江 杭州 西湖 東南。 南宋 初, 金 主 亮 南侵,揚言欲立馬於此。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三:“ 金 海陵 ( 海陵王 ,即 金 主 完顏亮 )閲 柳 ( 柳永 )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遂起 吳山 立馬之思。”

(3). 吳 地的山。 三國 吳 故地的山。《文選·謝朓<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詩:“鵲起登 吳 山,鳳翔陵 楚 甸。” 李善 註:“ 孫 氏初基 武昌 ,後都 建鄴 。” 清 陳維崧 《卜運算元·阻閘瓜步》詞:“風急 楚 天秋,日落 吳 山暮。”

(4). 吳 地的山。 春秋 吳 故地的山。 唐 賈島 《送朱可久歸越中》詩:“ 吳 山侵 越 眾, 隋 柳入 唐 疏。” 明 徐渭 《三茅觀觀潮》詩:“ 吳 山石頭坐秋風,帶著高冠拂雲霧。”

(5). 吳 地的山。常泛指 江 南的山。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詞:“ 吳 山 楚 澤行徧,只欠到 瀟 湘 。”

見“ 吳坂 ”。

即今

今天;現在。 唐 高適 《送桂陽孝廉》詩:“即今江海一歸客,他日雲霄萬里人。” 宋 陸游 《連日有雪意戲書》詩:“壯歲羈游半九州,即今憔悴老菟裘。”《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事已如此,料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時,即今就去。”

典刑

(1) 常刑

(2) 掌管刑罰

釋之典型,國憲以平。——《漢書·敘傳下》

(3) 受死刑

屈招藥死了公公,今日赴法場典刑。——元· 關漢卿《竇娥冤》

刀斧

刀和斧子。古代刑具。亦借指嚴刑。 晉 孫綽 《喻道論》:“爰逮 三國 ,刑網滋彰,刀斧雖嚴,而猶不懲。” 唐 陳陶 《草木言》詩:“常憂刀斧劫,竊慕仁壽鄉。”《西湖二集·壽禪寺兩生符宿願》:“若不畏刀斧,有何説話。”

山隈

山的彎曲處。 晉 潘岳 《楊仲武誄》:“朝濟 洛川 ,夕次山隈。” 宋 歐陽修 《永州萬石亭》詩:“作詩示同好,為我銘山隈。” 清 洪亮吉 《夜宿茅山元符宮下飲石壇作》詩:“樹杪下石壇,山隈面平麓。”

野水

(1).野外的水流。《管子·侈靡》:“今使﹝民﹞衣皮而冠角,食野草,飲野水,孰能用之?” 唐 韓愈 《宿神龜招李二十八馮十七》詩:“荒山野水照斜暉,啄雪寒鴉趁始飛。” 元 黃庚 《約王琴所不來舟中偶成》詩:“籬落鷄欲棲,野水牛已渡。”

(2).指非經人工開鑿的天然水流。 唐 裴度 《白二十侍郎有雙鶴在洛下余西園多野水長松可以棲息遂以詩請之》:“且將臨野水,莫閉在樊籠。” 宋 吳淑 《江淮異人錄·建康貧者》:“內臣 張琪 果園中多荒穢,亦有野水。” 清 施閏章 《過湖北山家》詩:“野水合諸澗,桃花成一村。”

人間

指整個人類社會;世間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宋· 沈括《夢溪筆談》

行役

(1).舊指因服兵役、勞役或公務而出外跋涉。《詩·魏風·陟岵》:“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周禮·地官·州長》:“若國作民而師田行役之事,則帥而致之。” 賈公彥 疏:“行謂巡狩,役謂役作。” 漢 桓寬 《鹽鐵論·備胡》:“行役戍備,自古有之,非獨今也。” 唐 戴叔倫 《將巡郴永途中作》詩:“行役留三 楚 ,思歸又一春。”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兵制一》:“夫五十口而出一人,而又四年方一行役,以一人計之,二十歲而入伍,五十歲而出伍,始終三十年,止歷七踐更耳。”

(2).泛稱行旅,出行。 南朝 梁 柳惲 《搗衣詩》:“行役滯風波,遊人淹不歸。” 唐 李白 《估客行》:“海客乘天風,將船遠行役,譬如雲中鳥,一去無蹤跡。”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三:“天下名山福地,類因行役窮日力,且為姑俟回程來觀之語所誤,竟失一往,貽終身之恨者多矣。” 清 戴名世 《憂庵記》:“余好游,時時行役四方,水行乘舟,舟中即憂庵也。” 郁達夫 《星洲既陷厄蘇島困孤舟中賦此見志》詩:“傷亂倦行役,西來又一關。”

膏火

(1).照明用的油火。 南朝 梁 何遜 《為衡山侯與婦書》:“心如膏火,獨夜自煎。” 宋 蘇軾 《上元夜》詩:“今年江海上,雲房寄山僧,亦復舉膏火,松間見層層。”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重貶》:“相逢頃刻時,離情又催,心如膏火有誰知。” 清 方文 《窮冬六詠·無油》:“坐不惜膏火,愁隨更漏長。”

(2).特指夜間讀書用的燈火。因亦借指勤學苦讀。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詩:“不是無膏火,勸郎勤六經。” 宋 蘇軾 《送蜀僧去塵》詩:“十年讀《易》費膏火,盡日吟詩愁肺肝。”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念秧》:“三年膏火,冀博一第,不圖竟落孫山。”

(3).指供學習用的津貼。《明史·楊爵傳》:“兄為吏,忤知縣繫獄。 爵 投牒直之,並繫。會代者至, 爵 上書訟冤。代者稱奇士,立釋之,資以膏火。”《紅樓夢》第九回:“凡族中為官者,皆有幫助銀兩,以為學中膏火之費。”《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回:“他在局裡,卻還是當一個學生的名目,一個月才四吊錢的膏火,你叫他怎么夠用啊!” 梁啓超 《辛亥革命的意義》:“前 清 末年辦學堂,學費膳費書籍費,學堂一攬乾包,還倒貼學生膏火。”

特見

獨特的見解。 宋 曾鞏 《<王平甫文集>序》:“ 平甫 乃躬難得之姿,負特見之能,自立於不朽。”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七:“其特見卓論真可與 夷 齊 同科。”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教養·學規儀注》:“依章次問難,並發自己特見,務期昌明聖道,剖暢治理,有益身心學問。”

誠言

(1).裝出一副誠意樣子的話語。《荀子·大略》:“小人不誠於內而求之於外……不足於行者,説過;不足於信者,誠言。” 梁啟雄 簡釋引 陶鴻慶 曰:“此言行不足者,其説必過實。信不足者,其言必示誠。”

(2).約定的話。《楚辭·九章·抽思》:“昔君與我誠言兮,曰:‘黃昏以為期。’” 王逸 註:“始君與己謀政務也。誠,一作成。” 蔣天樞 校釋:“誠,一作‘成’,成言,約定之言。”

(3).真誠的話。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十三:“ 仲父 獻誠言, 姜公 乃見猜;臨沒告飢渴,當復何及哉。”

頹綱

衰敗的綱紀。《文選·陸雲<大將軍宴會被命作此詩>之四》:“頽綱既振,品物鹹秩。” 劉良 註:“振,整也。言頽落綱紀既整,品物皆有次序。” 唐 李白 《明堂賦》:“廓區宇以立極,綴蒼顥之頽綱。” 王琦 註:“《穀梁傳疏》:上下無序,綱紀頽壞,故曰頽綱。” 唐 楊士勛 《<穀梁傳>序》:“拯頽綱以繼三五,鼓芳風以扇游塵。”

引手

伸手

時時引手。——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奔走

(1) 為某種目的而奔波忙碌

無奔走之勞矣。——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永之人爭奔走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很快地走;急行

短轅

(1).《晉書·王導傳》:“初 曹氏 性妬, 導 甚憚之,乃密營別館,以處眾妾。 曹氏 知,將往焉。 導 恐妾被辱,遽令命駕,猶恐遲之,以所執麈尾柄驅牛而進。司徒 蔡謨 聞之,戱 導 曰:‘朝廷欲加公九錫。’ 導 弗之覺,但謙退而已。 謨 曰:‘不聞餘物,惟有短轅犢車,長柄麈尾。’”後以“短轅”指代牛車或粗陋小車。 唐 李商隱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笑傲張高蓋,從容接短轅。” 宋 蘇軾 《書韓乾<牧馬圖>》詩:“ 王良 挾策飛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轅。” 清 吳偉業 《贈遼左故人》詩:“短轅一哭暮雲低,雪窖冰天路慘悽。”亦作“ 短轅車 ”。 宋 劉克莊 《鵲橋仙·足痛》詞:“不消長麈短轅車,但乞取,一枝鶴膝。” 明 高啟 《臨頓里》詩之一:“時尋 戴顒 宅,自駕短轅車。”

(2).折斷的車轅木。 唐 杜甫 《木皮嶺》詩:“高有廢閣道,摧折如短轅。”短,一本作“ 斷 ”。 蔣禮鴻 《杜詩釋詞》:“作斷者正字,短其通用字也。”

要當

自當;應當。《後漢書·馮魴傳》:“我與 季 雖無素故,士窮相歸,要當以死任之,卿為何言?” 唐 牟融 《寄周詔州》詩:“功業要當垂永久,名利那得在須臾。”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梅》:“要當牢記吾言,後會亦不遠也。”

努力

儘量將力量使出來

努力鑽研業務

大興

(1) 大規模開展或從事

大興土木

(2) 大規模或有力地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詩詞推薦

游龍王贈雲老原文_游龍王贈雲老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