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降旨緩徵山東缺雨五十四州縣舊欠帶徵並本年應徵錢糧詩以志事》
全文:
山東去歲幸豐稔,冬雪亦欣沾以普。
因此種麥頗稱廣,滿望夏收慶蕃廡。
而何自入春以來,侵尋靳澤乃望雨。
迤南屢沾幸無妨,迤北被旱延數府。
大田未種或可待,所惜絕望麥秋睹。
殷勤窮黎既播種,並種失之斯益苦。
方伯奏來請緩徵,速命降旨不留處。
南望齊民何弗幸,一豐那抵一飢補。
長言志事不成章,顒祈膏澍蘇災所。
參考注釋
而何
(1).猶如何。怎樣。《左傳·昭公四年》:“ 牛 謂 叔孫 :‘見 仲 而何?’” 杜預 註:“而何,如何。”
(2).猶如何。怎么。《左傳·襄公二十二年》:“謂我敝邑,邇在 晉國 ,譬諸草木,吾臭味也,而何敢差池?”《孟子·盡心下》:“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漢 王充 《論衡·順鼓》:“久雨湛水溢,誰致之者……擊鼓攻社,而何救止?”
以來
表示從過去某時與現在之間的這段時間
受命以來。——諸葛亮《出師表》
自唐顯慶以來。—— 清· 姚鼐《登泰山記》
侵尋
亦作“ 侵潯 ”。漸進,漸次發展。《史記·孝武本紀》:“是歲,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 泰山 矣。” 裴駰 集解引 晉灼 曰:“遂往之意也。” 司馬貞 索隱:“ 小顏 云:‘浸淫漸染之義。’蓋尋淫聲相近,假借用耳。” 漢 司馬相如 《大人賦》:“嬐侵潯而高縱兮,紛鴻涌而上厲。” 宋 葉適 《胡尚書奏議序》:“自古賢人君子,進常艱,退常易,富貴有節,無侵尋之求。” 明 歸有光 《乞致仕疏》:“見今病勢侵尋,不能前邁,伏乞聖恩,容臣休致。” 廖仲愷 《全民政治論譯本序》:“ 中華民國 成立八年,變亂侵尋,迄無寧歲,中間經改易國體者兩次,違憲解散國會者兩次。”參見“ 侵淫 ”。
乾隆名句,降旨緩徵山東缺雨五十四州縣舊欠帶徵並本年應徵錢糧詩以志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