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克勤的《頌》
全文:
使乎不辱命,臨機貴專對。
安禪捋虎鬚,著著超方外。
不唯明窗下安排,掇向繩床拶嶮崖。
拈椎豎拂奮雄辯,金聲玉振猶奔雷。
九旬落落提綱宗,衲子濟濟長趨風。
解粘去縛手段辣,驅耕奪食猶雍容。
秋風忽作要歸去,了卻武陵一段事。
勃窣理窟乃胸中,行行不患無知己。
臨行索我送行篇,要棘蓬與金剛圈。
短歌須要十數丈,長句只消三兩言。
金毛獅子解翻身,個是叢林傑出人。
不日孤峰大哮吼,五葉一花天地春。
參考注釋
使乎
《論語·憲問》:“ 蘧伯玉 使人於 孔子 。 孔子 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朱熹 註:“夫子,指 伯玉 也……使者之言愈自卑約,而其主之賢益彰,亦可謂深知君子之心,而善於辭令者矣。故夫子再言‘使乎’以重美之。”本為讚嘆使者之語,後遂以“使乎”代稱使者。《晉書·張駿傳》:“遣參軍 王隲 聘於 劉曜 …… 曜 顧謂左右曰:‘此 涼州 高士,使乎得人!’” 唐 岑參 《送楊錄事充使》詩:“使乎仍未醉,斜月隱吟窗。”《三國演義》第八五回:“公既能明此意,必能不辱君命,使乎之任,非公不可。”
不辱
(1).不辱沒。《論語·子路》:“使於四方,不辱君命。”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出征入輔,幸不辱命。”
(2).不恥辱。 唐 韓愈 《送區弘南歸》詩:“服役不辱言不譏,從我 荊州 來京畿。”
臨機
謂面臨變化的機會和情勢。《三國志·魏志·賈詡傳》“ 賈詡 字 文和 ……有 良 平 之才” 裴松之 注引 晉 司馬彪 《九州春秋》:“今將軍遭難得之運,蹈易解之機,而踐運不撫,臨機不發,將何以享大名乎?” 北齊 劉晝 《新論·知人》:“若於臨機能謀而知其智,犯難涉危乃見其勇,是凡夫之識,非明哲之鑑。” 宋 陳亮 《酌古論·崔浩》:“兩軍對壘,臨機料之,曲折備之,此未足為智也。” 元 耶律楚材 《和公大禪師塔記》:“殊不知大善知識,臨機應物,一抑一揚,一奪一縱,若珠之走盤,千變萬化,詎可以一途而測邪?” 蘇曼殊 《敬告十方佛弟子啟》:“出家菩薩,臨機權化,他戒許開,獨於色*欲有禁,當為聲聞示儀范故。”
專對
(1).謂任使節時獨自隨機應答。《論語·子路》:“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何晏 集解:“專,猶獨也。”《漢書·王吉傳》:“光祿勛 匡衡 亦舉 駿 有專對材。” 顏師古 註:“謂見問即對,無所疑也。”《明史·劉定之傳》:“今宜擇內藴忠悃,外工專對,若 陸賈 、 富弼 其人者,使備正介之選,庶不失辭辱國。”
(2).單獨應對。《後漢書·馬援傳》:“ 客卿 幼而岐嶷,年六歲,能應接諸公,專對賓客。” 唐 元稹 《翰林學士承旨記》:“大凡大誥令、大廢置,丞相之密畫,內外之密奏,上之所甚注意者,莫不專對,他人無得而參。”
釋克勤名句,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