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夔律何由正,六典周官詎易論

吳當九江丁祀聞鼓吹感懷

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吳當的《九江丁祀聞鼓吹感懷》

全文:
上丁脩祀又春分,鼓吹聲傳旅夜魂。
世路荊榛迷聖域,沱江菸草怨王孫。
空憐宇內干戈滿,無復河間禮樂存。
上國風雲清廟閟,中天日月素王尊。
春秋攝獻元臣重,爵秩追崇祝號敦。
束帛承筐先俎豆,牢牲升鼎從羔豚。
公侯顯相千金幣,犧象宗彝九醞樽。
玉磬編鐘歌大呂,朱弦疏越奏雲門。
諸生襟佩趨鵷序,百辟冠裳謹駿奔。
翠積宮庭寒肅肅,光生花樹曉焞焞。
秦坑灰燼遺經墜,王業陵遲古道昏。
霄翮倚風留退鷁,轍鱗隨水化冥鵾。
八音夔律何由正,六典周官詎易論
自嘆白頭思紹述,謾垂青簡照乾坤。

吳當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八音

(1).我國古代對樂器的統稱,通常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不同質材所制。《書·舜典》:“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孔 傳:“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鄭玄 註:“金,鐘鎛也;石,磬也;土,塤也;革,鼓鞀也;絲,琴瑟也;木,柷敔也;匏,笙也;竹,管簫也。”《宋書·謝靈運傳論》:“夫五色相宣,八音協暢,由乎玄黃律呂,各適物宜。” 宋 蘇軾 《賀韓丞相啟》:“付八音於 師曠 ,孰敢爭能。”

(2).泛指音樂。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 離朱 剖秋毫於百步,而不能辯八音之雅俗。”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冶鑄》:“虛其腹以振盪空靈,而八音起。”

(3).八風之音。《呂氏春秋·孝行》:“雜八音,養耳之道也。” 高誘 註:“八音,八卦之音。” 陳奇猷 校釋:“八音,八風之音……陰陽家以八風分屬八卦,故 高 謂八卦之音。”

夔律

夔樂。 唐 黃滔 《漢宮人誦<洞簫賦>賦》:“ 般 斤遽取於貞勁,夔律乃知其韞蓄。”參見“ 夔樂 ”。

何由

亦作“ 何繇 ”。1.從何處,從什麼途徑。《楚辭·天問》:“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僕雖嚚頑,願從足下。雖然,何由而自達哉!” 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出處兩不合,忠貞何由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晉 張華 有鸚鵡,每出還,輒説僮僕好惡。一日,寂無言; 華 問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魯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宋書·沉慶之傳》:“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成?” 明 劉基 《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詩之三:“路遠無羽翼,何由得飛還?”《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稍加責罰,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著意防範,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有雲 太倉 王宮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無損。然與《玉版》對觀,無少差,信為《玉版》未損時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剝漶?或造物忌之邪?”

六典

(1).謂古代六方面的治國之法。《周禮·天官·大宰》:“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一曰治典,以經邦國,以治官府,以紀萬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國,以教官府,以擾萬民;三曰禮典,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國,以正百官,以均萬民;五曰刑典,以詰邦國,以刑百官,以糾萬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文選·張衡<東京賦>》:“建象魏之兩觀,旌六典之舊章。” 薛綜 註:“言所以立兩觀者,欲表明六典舊章之法。” 唐 褚亮 《祭方丘樂章·肅和》:“九宮肅列,六典相儀。”

(2). 隋 宮廷中的女官。《隋書·后妃傳序》:“ 開皇 二年,著內官之式……又採 漢 晉 舊儀,置六尚、六司、六典,遞相統攝,以掌宮掖之政。”“六典”是:一典琮,掌琮璽器玩;二典贊,掌導引內外命婦朝見;三典櫛,掌巾櫛膏沐;四典器,掌樽彝器皿;五典執,掌扇傘燈燭;六典會,掌財帛出入。

(3).《唐六典》的省稱。 唐 韓愈 《請復國子監生徒狀》:“國子監應三舘學士等,準《六典》。” 廖瑩中 註:“《唐六典》三十卷, 開元 十年,起居舍人 陸堅 被詔撰, 玄宗 手寫六條曰:理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至二十六年書成。” 姚華 《論文後編》:“典之稱名,原始《尚書·堯典》一篇,後乏繼者,雖古有《五典》, 唐 有《六典》,然《五典》書不傳,《六典》雖傳,要都為總部,不屬專篇,名或相因,體不相襲。”

吳當名句,九江丁祀聞鼓吹感懷名句

詩詞推薦

八音夔律何由正,六典周官詎易論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