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周之冕寫生卷·其三·蘭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周之冕寫生卷·其三·蘭原文

四時恆有開花日,何事楚辭獨許春。

應是王明尚思汲,眷然三戶憶同塵。

詩詞問答

問:題周之冕寫生卷·其三·蘭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周之冕寫生卷·其三·蘭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周之冕寫生卷·其三·蘭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三十一

參考注釋

四時

(1).四季。《易·恆》:“四時變化而能久成。”《禮記·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 前蜀 韋莊 《晚春》詩:“萬物不如酒,四時唯愛春。”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

(2).指一年四季的農時。《逸周書·文傳》:“無殺夭胎,無伐不成材,無墯四時,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積者王。”《淮南子·本經訓》:“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取予有節,出入有時,開闔張歙,不失其敘,喜怒剛柔,不離其理。”

(3).指一日的朝、晝、夕、夜。《左傳·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樂舞名。 漢文帝 作。《漢書·禮樂志》:“ 孝文廟 奏《昭德》、《文始》、《四時》、《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武德》興乎 高祖 ,《四時》廣於 孝文 。”參見“ 四時舞 ”。

開花

(1) 植株花朵綻開,比喻出現好的事物或局面

這棵百合早開花了

荒漠開花

(2) 比喻經驗傳開或事業興起

先進技術全面開花

(3) 像花那樣散開

高射炮火遍地開花

何事

(1).什麼事;哪件事。 南朝 齊 謝朓 《休沐重還道中》詩:“問我勞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乾 《經周處士故居》詩:“愁吟與獨行,何事不傷情?”《朱子語類》卷八:“陽氣發處,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為何,何故。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新唐書·沉既濟傳》:“若廣聰明以收淹滯,先補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劉過 《水調歌頭》詞:“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來?”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謎:何事痴呆漢,到處逢佳麗?”

楚辭

書名。西漢劉向輯。為騷體類文章的總集。收錄有屈原、宋玉、王褒、賈誼、嚴忌等人的辭賦及劉向自己的作品《九嘆》,總計十六篇。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餘各篇也都承襲屈賦的形式

應是

(1).料想是;應當是。 唐 李白 《清平樂》詞:“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 宋 蘇軾 《卜運算元·感舊》詞:“莫惜尊前仔細看,應是容顏老。” 明 劉基 《題宋子章效米元暉山水圖》詩:“應是前後身,神會造化跡。”《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據此一説,自然應是父親更重。”

(2).凡是,所有。

王明

謂天子之聖明。《易·井》:“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 孔穎達 疏:“井之可汲,猶人可用……若遭遇賢主,則申其行能。” 宋 蘇軾 《畫車》詩之二:“九衢歌舞頌王明,誰惻寒泉獨自清?賴有千車能散福,化為膏雨滿重城。” 清 姚鼐 《泊採石值沉南雷來為姑熟山長夜話因贈》詩:“安有才如萬斛珠,不汲王明藏井甃。”

眷然

亦作“睠然”。1.回視貌。 三國 魏 曹丕 《善哉行》之二:“眷然顧之,使我心愁。”《後漢書·劉陶傳》:“其危猶舉函牛之鼎,絓纖枯之末,詩人所以眷然顧之,潸焉出涕者也。” 唐 韓愈 《祭穆員外文》:“晨及 洛師 ,相遇一時,顧我如故,眷然顧之。”

(2).顧念貌;依戀貌。《漢書·王莽傳中》:“皇天眷然,去 漢 與 新 。” 三國 魏 曹植 《離友》詩序:“王歸振旅,送予於 魏 邦,心有眷然,為之隕涕。”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眷然思 永嘉 ,不憚海路賒。” 宋 梅堯臣 《再別仲儀》詩:“睠然東去懷,紛若陌上塵。” 清 姚鼐 《贈孔撝約假歸序》:“其行也,官於朝者皆眷然不欲離。”

三戶

(1).三戶人家。極言人數之少。《史記·項羽本紀》:“自 懷王 入 秦 不反, 楚 人憐之至今,故 楚南公 曰:‘ 楚 雖三戶,亡 秦 必 楚 也。’” 裴駰 集解引 臣瓚 曰:“ 楚 人怨 秦 ,雖三戶猶足以亡 秦 也。”一說,指 楚 之 昭 、 屈 、 景 三大姓。見 司馬貞 索隱引 韋昭 說。後人多指“三戶人家”。 唐 李商隱 《楚宮》詩:“但使故鄉三戶在,綵絲誰惜懼長蛟?” 明 高啟 《次韻過建平縣》:“縣雖三戶小,地僻罷兵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當 吳三桂 拒命之時,彼已手戮 桂王 ,斷不得稱 楚 之三戶。” 柳亞子 《贈李瑞熙》詩:“袖底 田郎 詩讖壯,好憑三戶趕豺狼。”

(2).地名。在今 河南 淅川縣 境。《左傳·哀公四年》:“ 蠻子 聽卜,遂執之,與其五大夫,以畀 楚 師於 三戶 。” 杜預 註:“ 三戶 ,今 丹水縣 北 三戶亭 。”

(3).古 漳水 上的一個渡口。在今 河北 磁縣 境內。《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 使 蒲將軍 日夜引兵度 三戶 ,軍 漳 南,與 秦 戰,再破之。” 裴駰 集解:“ 服虔 曰:‘ 漳水 津也。’ 張晏 曰;‘ 三戶 ,地名,在 梁淇 西南。’ 孟康 曰:‘津峽名也,在 鄴 西三十里。’”

同塵

(1).謂如灰塵之混雜異物。比喻混一、統一。語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魏源 本義:“以塵之至雜而無所不同,則於萬物無所異矣。” 三國 魏 曹植 《帝堯贊》:“克平 共工 ,萬國同塵。”

(2).比喻與萬物一體。 唐 錢起 《題秘書王迪城北池亭》詩:“從宦辭人事,同塵即道心。”

(3).比喻混同於塵俗,不立異趣。 唐 楊炯 《益州新都縣學碑》:“道尊德貴,挫鋭同塵。”

(4).同路;同行。 晉 楊方 《合歡》詩之二:“來與子共跡,去與子同塵。”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雖今之作者,人自為量,而首路同塵,輟塗殊軌者多矣。”

(5).指混同;混雜其中。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故廣車不能脅其轍以苟通於狹路;高士不能撙其節以同塵於隘俗。” 宋 司馬光 《孟嘗君歌》:“門下紛紛如市人,鷄鳴狗盜亦同塵。”

詩詞推薦

題周之冕寫生卷·其三·蘭原文_題周之冕寫生卷·其三·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