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得當年來上國,棘圍鏖戰文場屋

王克義蓬萊春曉歌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克義的《蓬萊春曉歌》

全文:
碧雲初散扶桑樹,六龍已駕羲和馭。
海上神山曉色分,琪花瑤草濕香霧。
雙雙彩鳳棲梧桐,嗈嗈相應朝陽東。
四海蒼生盡蘇息,萬國如在春風中。
憶得當年來上國,棘圍鏖戰文場屋
瓊林宴罷醉扶歸,不讓當時步瀛客。
厥來出宰十八年,於今捧詔還朝天。
上林春色正明媚,百花燦爛爭芳妍。
自喜生逢堯舜世,愧乏涓埃酬聖帝。
吟詠非才丹淚垂,強作狂歌歌舜治。

王克義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上國

(1).指國都以西的地區。《左傳·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 使 然丹 簡上國之兵於 宗丘 。” 杜預 註:“上國,在國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謂之上國。”

(2). 春秋 時稱中原各諸侯國為上國,與 吳 楚 諸國相對而言。《左傳·昭公二十七年》:“﹝ 吳子 ﹞使 延州來 季子 聘於上國,遂聘於 晉 ,以觀諸侯。” 孔穎達 疏引 服虔 曰:“上國,中國也。蓋以 吳 辟在東南,地勢卑下,中國在其上流,故謂中國為上國也。”《國語·吳語》:“ 越 滅 吳 ,上征上國。” 韋昭 註:“上國,中國也。” 三國 魏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國,與 晉 爭長。”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

(3).外藩對帝室或朝廷的稱呼。《後漢書·陳蕃傳》:“夫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應分土,藩屏上國。” 李賢 註:“上象四七,謂二十八宿各主諸侯之分野,故曰下應分土,言皆以輔王室也。”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吾雖德薄,位為蕃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鶻可汗文》:“撫有九姓,制臨一方,氣吞諸戎,名播上國。”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惟 布達拉 一區,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華夏 ,故 吐番贊普 都之,以鞭撻四夷,抗衡上國。”

(4).指京師。 南朝 梁 江淹 《四時賦》:“憶上國之綺樹,想 金陵 之蕙枝。”《資治通鑑·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內無事,自上國來者,皆言天子聰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諸侯子孫專地。” 胡三省 註:“時藩鎮竊據,自比古諸侯,謂京師為上國。”《紅樓夢》第四回:“ 薛蟠 素聞得都中乃第一繁華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機會,一來送妹待選,二來望親,三來親自入部銷算舊賬,再計新支,--其實只為遊覽上國風光之意。”

棘圍

(1).指科舉時代的考場。 唐 、 五代 試士,以棘圍試院以防弊端,故稱。 宋 黃庭堅 《博士王揚休碾密雲龍同事十三人飲之戲作》詩:“棘圍深鎖 武成宮 ,談天進士雕虛空。”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將棘圍守暖,把鐵硯磨穿。” 清 鈕琇 《觚賸·洪廟神夢》:“謂掇科第如拾芥,而久困棘圍,年將四十,始舉於鄉。”參閱《通典·選舉三》。

(2).用荊棘圈成的場地。《新唐書·柳子華傳》:“﹝ 柳 ﹞為 昭應 令,檢校金部郎中、脩宮使。設棘圍於市,徇邑中曰:‘民有得 華清 瓦石材用,投圍中,踰三日不還者死。’不終日,已上積矣。營辦略足。”《宋史·李仕衡傳》:“前守捕群盜妻子寘棘圍, 仕衡 至,悉縱罷之使去。”

鏖戰

激烈地戰鬥;竭力苦戰

引兵三千,與賊鏖戰。——《新唐書·王翃傳》

到了近代,又有多少人民的軍隊為了從封建地主階級手裡把土地奪回來,和帝國主義的軍隊、剝削者的軍隊在這上面鏖戰過。——秦牧《土地》

文場

(1).猶文壇。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總術》:“文場筆苑,有術有門。” 唐 楊炯 《遂州長江縣先聖孔子廟堂碑》:“駭飛兔於文場,躍雕龍於筆海。” 元 鍾嗣成 《凌波仙·吊范子英》曲:“詩籌酒令閒吟詩,占文場第一功。” 魯迅 《花邊文學·小品文的生機》:“倘若真的是‘天地大戲場’,那么,文場上當然也一定有醜腳--然而也一定有黑頭。”

(2).科舉的考場。 唐 白居易 《醉後走筆酬劉五主簿長句之贈》:“齊入文場同苦戰,五人十載九登科。” 宋 陸游 《感舊贈超師》詩:“我赴文場君受戒,道邊曾共望高宗。” 明 馮惟敏 《不伏老》第一折:“既然將琴劍書箱安下了,不免到文場前面,探訊息,看條約,走一遭去,早來到場門前也。”

(3).戲曲樂隊所用管弦樂器的統稱。如京劇的胡琴、二胡、三弦、月琴、笛、嗩吶等。同鑼、鼓等“武場”合稱場面。舊時習慣上也把演奏管弦樂的樂師稱為“文場”。

(4).曲藝的一種,流行於 廣西 桂林 、 柳州 一帶。

王克義名句,蓬萊春曉歌名句

詩詞推薦

憶得當年來上國,棘圍鏖戰文場屋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