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靜惟聞鈴鐸響,梵音界裡悟華嚴

乾隆天成寺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天成寺》

全文:
春煙壑靄幻松杉,崖口才過迥不凡。
漱雪泉聲飛萬澗,乾雲塔影出千岩。
山蹊似畫還饒步,寺閣如船隻少帆。
坐靜惟聞鈴鐸響,梵音界裡悟華嚴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坐靜

靜坐修持。《元史·世祖紀十二》:“幸 大聖壽萬安寺 ,置旃檀佛像,命帝師及西僧作佛事坐靜二十會。”《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我想這是姐姐坐靜的地方兒,我就出了個主意,告訴外頭,畫了這么一張。”

鈴鐸

(1).金屬響器名。大者為鈴,小者為鐸。作為警戒、教化、齋醮、奏樂之用。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猶鈴鐸警耳,鐘鼓駭心。” 宋 洪邁 《夷堅丁志·沅州秀才》:“俄聞鈴鐸音,若數壯夫負巨水,欲上復下。”

(2).掛於殿、閣、塔、觀檐角的風鈴。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中門當塗,有三精舍,上置輪相,鈴鐸虛懸。” 清 曹寅 《十六日登虎丘作》詩:“葳蕤寒不鎖,鈴鐸夜微鳴。” 清 唐孫華 《東林寺》詩:“我行山足下,了不聞鈴鐸。”

(3).鈴鐺。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一:“手搖鈴鐸,唪誦不輟。” 魯迅 《華蓋集續編·一點比喻》:“山羊……脖子上還掛著一個小鈴鐸,作為智識階級的徽章。”

梵音

(1).梵唄。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經師論》:“詠經則稱為轉讀,歌讚則號為梵音。” 唐 宋之問 《奉和幸三會寺應制》:“梵音迎漏徹,空樂倚雲懸。” 明 何景明 《再至寺》詩:“古壁棲金象,花宮出梵音。” 清 袁於令 《西樓記·捐姬》:“聽松風梵音,偶來蕭寺,看他疏寫千張紙。” 李涵秋 《廣陵潮》第六七回:“一面命小和尚替太太們點齊香燭,請大家拜佛。霎時鐃鈸叮噹,梵音高唱。”

(2).佛教謂大梵天王所出的音聲。亦指佛、菩薩的音聲。《法苑珠林》卷四九:“何等為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徹,四者其音深滿,五者周徧遠聞。具此五者,乃名梵音。”《三藏法數》卷三二:“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聲,而有五種清淨之音也。”

(3).猶梵語。亦泛指 印度 的語言。 唐 黃滔 《靈山塑北方毗沙門天王碑》:“夫 毗沙門 ,梵音, 唐 言多聞也。” 五代 齊己 《贈念<法華經>僧》詩:“更堪誦入陀羅尼, 唐 音梵音相雜時。”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音韻》:“華音論讀,必以一音為一讀;梵音論諷,雖一音,而一音之中,自有抑揚高下。” 郭沫若 《文藝論集·太戈爾來華的我見》:“我雖然不曾躬聆他的梵音,但是我在印刷物上看見過他《從印度帶去的使命》。”

華嚴

(1).《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簡稱。有三種譯本。 宋 陳師道 《謝寇十一惠端硯》詩:“敢書細字注魚蟲,要傳《華嚴》八千偈。”

(2).佛教語。天台宗所說“五時”教之一。指 釋迦牟尼 成道之初在菩提樹下所說的大乘無上法門。因其高深,解悟者少。 清 龔自珍 《<妙法蓮華經>四十二問》:“ 隋 以來判教諸師,皆曰‘華嚴’日出時,‘法華’日中時,‘涅槃’日入時。”

(3).指華嚴宗所說的大乘境界。 康有為 《與菽園論詩兼寄任公孺博曼宣》詩之二:“華嚴帝網重重現,廣樂鈞天竊竊聽。”

乾隆名句,天成寺名句

詩詞推薦

坐靜惟聞鈴鐸響,梵音界裡悟華嚴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