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和李嶠雜詠詩百二十首韻·其一百一·鳳》
全文:
軒帝銜圖鳳,虞廷儀樂凰。
九雛符上瑞,六德煥鴻章。
翽翽麟洲側,雍雍梧樹陽。
何當漢宣代,史紀屢來翔。
參考注釋
上瑞
最大的吉兆。 唐 韓愈 《賀慶雲表》:“臣所領州,今月十六日申時有慶雲現於西北……斯為上瑞,實應太平。” 宋 王溥 《唐會要·祥瑞下》:“朕以慈惠恭儉為休徵,以人和年豐為上瑞。”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五:“按野蠶成繭,昔人謂之上瑞。乃今東 齊 山谷,在在有之,與家蠶等。”
六德
(1).謂人的六種美德。《書·皋陶謨》:“日嚴祗敬六德,亮采有邦。”按,“六德”即“九德”“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彊而義”中的六種。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 虞 夏 文章,則有 皋陶 六德。” 明 唐順之 《廷試策一道》:“ 禹 曰:‘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分之以三德、六德,皆以廣知人之旨也。”
(2).古代使臣的六項守則。《國語·魯語下》:“《皇皇者華》,君教使臣曰‘每懷靡及’,諏、謀、度、詢,必咨於周。敢不拜教。臣聞之曰:‘懷和為每懷,咨才為諏,咨事為謀,咨義為度,咨親為詢,忠信為周。’君貺使臣以大禮,重之以六德,敢不重拜。” 韋昭 註:“六德,謂諏也,謀也,度也,詢也,咨也,周也。”
(3). 周 大司徒教民的六項道德標準。《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 清 姚鼐 《乾隆庚寅科湖南鄉試策問》之一:“昔 箕子 言五事,《周禮》言六德, 孔子 四教:文、行、忠、信而已。”
(4).兵家之六德:禮、仁、信、義、勇、智。《司馬法·仁本》:“古者逐奔不過百步,縱綏不過三舍,是以明其禮也。不窮不能而哀憐傷病,是以明其仁也。成列而鼓,是以明其信也。爭義不爭利,是以明其義也。又能舍服,是以明其勇也。知終知始,是以明其智也。六德以時合教,以為民紀之道也。”
鴻章
鴻文。 南朝 齊 王儉 《高帝哀策文》:“鴻章晨映,徽言夕永。” 清 蒲松齡 《擬士習表》:“親成寶訓,如日月之經天;御製鴻章,似江河之行地。”參見“ 鴻文 ”。
乾隆名句,和李嶠雜詠詩百二十首韻·其一百一·鳳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