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法本離言詮,不假思量與分雖

釋宗杲偈頌十四首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宗杲的《偈頌十四首》

全文:
無諸比丘名近悅,為母王氏請普說。
妙喜便登曲錄床,忉忉怛怛恣饒舌。
從來法本離言詮,不假思量與分雖
說甚地獄及天堂,四聖六凡俱泯絕。
縱有魔王欲作難,金剛寶劍當頭截。
王氏養子要參禪,只這一念永不滅。
彈指頓明諸法門,釋迦彌勒齊超越。
還如塗毒鼓當軒,一擊聞這皆腦裂。
無邊煩惱悉蠲除,夙業舊殃湯沃雪。
末後一句為重宣,凝然萬里一條鐵。

釋宗杲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釋宗杲從來法本離言詮,不假思量與分雖書法作品欣賞
從來法本離言詮,不假思量與分雖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從來

向來,一向——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那樣

從來如此

法本

佛教語。猶法性。以“法性”為諸法之本,故名。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法本不然,今則無滅。” 明 徐渭 《翠鄉夢》第二折:“一花五葉總犯虛脾,百媚千嬌無非法本。”

言詮

(1).謂以言語解說。《陳書·傅縡傳》:“言為心使,心受言詮。” 唐 張說 《聞雨》詩:“聲真不世識,心醉豈言詮。” 清 黃景仁 《題錢舜舉畫林和靖小像》詩:“此花只合先生詩,便著言詮都絶俗。”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六講:“真諦本身是無相,談不上什麼區別,但真諦之說為真諦,仍需要言詮。”

(2).引申指語言的跡象。《古尊宿語錄·舒州龍門佛眼和尚普說語錄》:“古人不得已,向無言詮處假立言詮,無方便中巧施方便。” 元 耶律楚材 《琴道喻五十韻以勉忘憂進道》:“知是聖人道,安得形言詮!”《花月痕》第十五回:“ 采秋 説道:‘人之相知,貴相知心,落了言詮,已非上乘。’”

不假

(1).不借用。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 仲尼 不假蓋於 子夏 ,護其短也。” 隋 王通 《中說·王道》:“子之家六經畢備,朝服祭器不假。” 阮逸 註:“不假借。”

(2).不需要;不憑藉。 晉 陸機 《演連珠》之三十八:“是以王鮪登俎,不假吞波之魚;蘭膏停室,不思銜燭之龍。” 宋 司馬光 《伏蒙留守相公賜示陪太師》詩:“相國火城光滿路,夜歸不假玉蟾圓。”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崖鹽》:“其巖穴自生鹽,色如紅土。恣人刮取,不假煎煉。” 魯迅 《華蓋集·補白一》:“但不以實力為根本的民氣,結果也只能以固有而不假外求的天靈蓋自豪,也就是以自暴自棄當作得勝。”

(3).確實;真的。

思量

(1) 思索

你思量思量這事兒該怎么辦

(2) 放在心上;惦記

方才我是怕說話防頭招的我們奶奶哭,所以催你出來的。別思量。——《紅樓夢》

幾個月不見了,思量你哩

釋宗杲名句,偈頌十四首名句

詩詞推薦

從來法本離言詮,不假思量與分雖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