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虞儔的《同舍餞新滁陽使群范子由寺丞於成均芳潤軒分》
全文:
憶昔飛鳧來上國,作縣聲名動宸極。
今朝頗怪空馬群,十年所得真雞肋。
笑指滁陽有佳處,手把一麾留不得。
醉翁相望百年間,琅琊自此添顏色。
參考注釋
飛鳧
(1).飛翔的野鴨。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體迅飛鳧,飄忽若神。” 唐 寒山 《詩》之六:“欲驗飛鳧集,須徵白兔游。” 清 劉澤湘 《過西山辟支生墓》詩:“叩角誰賡 寧戚 歌,飛鳧莫辨 王喬 舃。”
(2).猶飛鳧舃。 唐 吳筠 《酬葉縣劉明府避地廬山言懷詒鄭錄事昆季苟尊師兼見贈之》詩:“從此罷飛鳧,投簪辭割雞。”
(3).箭名。《初學記》卷二二引《太公六韜》註:“飛鳧,矢名。”
(4).借指輕舟。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競渡,俗為 屈原 投 汨羅 日,傷其死故,並命舟檝以拯之。舸舟取其輕利謂之飛鳧。” 唐 王勃 《三月上巳祓禊序》:“或昂騏驥,或泛飛鳧。”
上國
(1).指國都以西的地區。《左傳·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 使 然丹 簡上國之兵於 宗丘 。” 杜預 註:“上國,在國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謂之上國。”
(2). 春秋 時稱中原各諸侯國為上國,與 吳 楚 諸國相對而言。《左傳·昭公二十七年》:“﹝ 吳子 ﹞使 延州來 季子 聘於上國,遂聘於 晉 ,以觀諸侯。” 孔穎達 疏引 服虔 曰:“上國,中國也。蓋以 吳 辟在東南,地勢卑下,中國在其上流,故謂中國為上國也。”《國語·吳語》:“ 越 滅 吳 ,上征上國。” 韋昭 註:“上國,中國也。” 三國 魏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國,與 晉 爭長。”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
(3).外藩對帝室或朝廷的稱呼。《後漢書·陳蕃傳》:“夫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應分土,藩屏上國。” 李賢 註:“上象四七,謂二十八宿各主諸侯之分野,故曰下應分土,言皆以輔王室也。”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吾雖德薄,位為蕃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鶻可汗文》:“撫有九姓,制臨一方,氣吞諸戎,名播上國。”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惟 布達拉 一區,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華夏 ,故 吐番贊普 都之,以鞭撻四夷,抗衡上國。”
(4).指京師。 南朝 梁 江淹 《四時賦》:“憶上國之綺樹,想 金陵 之蕙枝。”《資治通鑑·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內無事,自上國來者,皆言天子聰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諸侯子孫專地。” 胡三省 註:“時藩鎮竊據,自比古諸侯,謂京師為上國。”《紅樓夢》第四回:“ 薛蟠 素聞得都中乃第一繁華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機會,一來送妹待選,二來望親,三來親自入部銷算舊賬,再計新支,--其實只為遊覽上國風光之意。”
聲名
名聲;名譽
第三是三仙姑的聲名不好。——《小二黑結婚》
宸極
(1).即北極星。《晉書·律曆志中》:“昔者聖人擬宸極以運璿璣,揆天行而序景曜,分辰野,敬農時,興物利,皆以繫順兩儀,紀綱萬物者也。”參見“ 北極星 ”。
(2).借指帝王。 南朝 陳 徐陵 《為陳武帝作相時與北齊廣陵城主書》:“日月所鑒,天地所明,豈敢虛言欺妄宸極。”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四:“風馬雲車,儷百順鉤陳之衛;金枝玉葉,拱萬齡宸極之尊。”
(3).比喻帝位。《文選·劉琨<勸進表>》:“宸極失御,登遐醜裔。” 李善 註:“宸極,喻帝位。”《舊唐書·忠義傳上·蘇安恆》:“今太子孝敬是崇,春秋既壯,若使統臨宸極,何異陛下之身。” 明 宋濂 《故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左司郎中王公墓志銘》:“ 洪武 戊申春正月,皇帝正位宸極,布告中外。”
虞儔名句,同舍餞新滁陽使群范子由寺丞於成均芳潤軒分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