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雨既沾清和初屆奉侍慈輿行時御苑點筆成什用志欣懷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恢台節候尚芳辰,雨足郊園萬景新。

麗日和風降王母,婉容愉色樂天倫。

好花似舞斑衣綵,細草偏承步輦塵。

指似町畦回綠處,慈顏一顧也生嚬。

詩詞問答

問:《膏雨既沾清和初屆奉侍慈輿行時御苑點筆成什用志欣懷》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三十二

參考注釋

恢台

亦作“ 恢炱 ”。亦作“ 恢胎 ”。旺盛貌;廣大貌。《楚辭·九辯》:“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沉臧。” 洪興祖 補註引 黃庭堅 曰:“恢,大也。台,即胎也。言夏氣大而育物。” 王夫之 通釋:“恢台,盛大而潤悅也。”《文選·傅毅<舞賦>》:“舒恢炱之廣度兮,闊細體之苛縟。” 李善 註:“恢炱,廣大貌,炱與台古字通。”《後漢書·馬融傳》:“徒觀其坰場區宇,恢胎曠盪。” 唐 劉禹錫 《楚望賦》:“恢台之氣,發於春季,涉夏如鑠,逮秋愈熾。” 清 趙翼 《出郭》詩:“纔脫 吳 棉尚淺涼,恢台夏景倍舒長。”

節候

季令和氣候

現在正是寒冷的冬天節候

芳辰

美好的時光。多指春季。 南朝 梁 沉約 《反舌賦》:“對芳辰於此月,屬今余之遵暮。” 唐 陳子昂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詩:“暮春嘉月,上巳芳辰。” 明 楊慎 《壽敘庵司馬弟》詩:“繞膝斑衣當蔗境,何須止酒負芳辰。”

雨足

(1).雨量充足。《書·洪範》“曰雨、曰暘” 唐 孔穎達 疏:“雨足則思暘,暘久則思雨。” 宋 楊萬里 《夏日雜興》詩:“九郡報來都雨足,插秧收麥喜村村。” 清 厲鶚 《雨後》詩:“野夫欣雨足,米價及時平。”

(2).雨腳。 晉 張協 《雜詩》之十:“雲根臨八極,雨足灑四溟。”《隋書·長孫晟傳》:“﹝ 長孫晟 ﹞夜登城樓,望見磧北有赤氣,長百餘里,皆如雨足下垂被地。” 宋 寇準 《點絳唇》詞:“水陌輕寒,社公雨足東風慢。”參見“ 雨腳 ”。

郊園

城外的園林。《南齊書·高帝紀上》:“秬草騰芳於郊園,景星垂暉於清漢。” 唐 張九齡 《酬王履震遊園林見貽》詩:“宅生惟海縣,素業守郊園。” 元 揭傒斯 《淵明歸去來圖》詩:“悠悠川途迥,忽已造郊園。”

麗日

明亮的太陽

和風

(1) 風速為每小時13至18里的風

(2) 溫和的風

和風拂面

王母

(1).祖母。《禮記·曲禮下》:“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南史·宋臨川烈武王道規傳》:“豈得以荒耄之王母,等行路之深讎。” 清 劉大櫆 《鄉飲大賓金君傳》:“﹝君﹞嘗以王母葬地不吉,遂極青鳥之書,卒得改葬如吉卜。”

(2).稱上古時代的女首領。《易·晉》:“受茲介福,於其王母。” 王弼 註:“母者,處內而成德者也。”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節:“這王母二字並不是祖母,也不是王與母,更不是所謂 西王母 ,應該就是女酋長。”

(3).神話傳說中一個地位崇高的女神。 漢 張衡 《思玄賦》:“聘 王母 於 銀臺 兮,羞玉芝以療飢。”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五:“西望 瑤池 降 王母 ,東來紫氣滿 函關 。” 元 王子一 《誤入桃源》第二折:“咱兩個奉 王母 仙旨,將這仙桃來獻 桃源洞 二仙子。” 明 何景明 《遊獵篇》詩:“ 犇戎 造父 兩為佐,大人 王母 遙相待。”《新民歌三百首·踏上梯田上雲霄》:“踏上梯田上雲霄,去摘 王母 大蟠桃。”

(4).鳥名。 唐 杜甫 《玄都壇歌》:“子規夜啼山竹裂,王母晝下雲旗翻。”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一:“﹝ 杜子美 《玄都壇歌》雲﹞‘王母晝下雲旗翻’,説者多不曉王母,或以為 瑤池 之 金母 也。中官 陳彥和 言…… 蜀 中貢一種鳥,狀如燕,色紺翠,尾甚多而長,飛則尾開,顫裊如兩旗,名曰王母。則 子美 所言,乃此禽也。”後世官妓之帔子狀如王母鳥飛時尾開之形,故以指官妓。 元 楊顯之 《酷寒亭》楔子:“我當了三年王母,如今納了官衫帔子,改嫁良人去也。”

婉容

(1).和順的儀容。《禮記·祭義》:“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唐 韓愈 《與祠部陸員外書》:“其為人,溫良誠信,無邪佞詐妄之心,彊志而婉容,和平而有立。” 明 邵璨 《香囊記·起程》:“然此必待母親出來,婉容苦告則個。” 清 劉大櫆 《送黟令孫君改往鳳陽序》:“在訟庭則煦煦怡怡,遇交遊則婉容卑辭,蓋皆以慈惠為質,而張弛之鹹宜。”

(2).女官名。《宋會要輯稿·后妃四·內職》:“﹝ 大中祥符 ﹞六年,增置淑儀、淑容、順儀、順容、婉儀、婉容,在昭儀之上。”

愉色

和悅的神色。《禮記·祭義》:“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葉聖陶 《窮愁》:“母聞之,枯顏色呈愉色,口喃喃宣佛號不止。”

樂天

樂於順應天命,引申為樂於自己的處境而無憂慮

樂天知命,故不憂。——《易·繫辭上》

斑衣

(1). 漢 代虎賁騎士著的虎紋單衣。《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被豳文,跨野馬” 裴駰 集解引 晉 郭璞 曰:“著斑衣”。 司馬貞 索隱引 文穎 曰:“著斑文之衣。《輿服志》雲‘虎賁騎被虎文單衣’,單衣即此斑文也。”

(2).彩衣。亦指服彩衣。《南史·張裕傳》:“﹝ 張嵊 ﹞少敦孝行,年三十餘,猶斑衣受 稷 ( 張稷 )杖。” 宋 張元乾 《滿庭芳》詞:“滿泛椒觴獻壽,斑衣侍,雲母分屏。”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錦衣舞處更籌晚,更舞斑衣歡笑好,靖忠猷,佐聖朝。” 清 顧炎武 《與李湘北書》:“俾得歸供菽水,入侍刀圭。則此一日之斑衣,即終身之結草矣。”參見“ 斑衣戲彩 ”。

細草

(1).小草。《後漢書·崔寔傳》:“ 五原 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織績,民冬月無衣,積細草而臥其中,見吏則衣草而出。” 南朝 梁 丘遲 《侍宴樂游苑送徐州應詔詩》:“輕荑承玉輦,細草藉龍騎。” 唐 杜甫 《旅夜書懷》詩:“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2).遠志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遠志》。

步輦

(1).古代一種用人抬的代步工具,類似轎子。《趙飛燕外傳》:“帝即令舍人 呂延福 以百寳鳳毛步輦迎合德。”《晉書·山濤傳》:“帝嘗講武於 宣武場 , 濤 時有疾,詔乘步輦從。” 晉 陸翽 《鄴中記》:“ 石虎 少好遊獵,後體壯大,不復乘馬。作獵輦,二十人擔之,如今之步輦。”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步輦召學士》:“ 明皇 在便殿,甚思 姚元崇 論時務,七月十五日苦雨不止,泥濘盈尺,上令侍御者抬步輦召學士來。”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 晦辭 於坐間與官妓 朱良 別,因掩袂大哭。 贍 曰:‘此風聲賤人,員外何必如此?’乃以步輦隨而遺之。”

(2).乘步輦。 漢 班固 《西都賦》:“乘茵步輦,惟所息宴。” 三國 魏 曹丕 《校獵賦》:“步輦西園,還坐玉堂。”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太子納涼梧下應令》:“北園涼氣早,步輦暫逍遙。”

指似

指與;指點。 唐 李涉 《春山三朅來》詩之三:“世人重耳不重目,指似藥苗心不足。” 宋 舒亶 《鵲橋仙·呂使君餞會》詞:“教來歌舞,接成桃李,儘是使君指似。”

町畦

(1).田界。 唐 杜甫 《到村》詩:“蓄積思 江 漢 ,疎頑惑町畦。” 仇兆鰲 註:“町畦,田畔之界也。” 宋 葉適 《衢州雜興》詩之二:“百年囹圄荒蓬藋,萬里耕桑接町畦。”

(2).界域;界限。 唐 獨孤及 《雨晴後陪王員外泛後湖得溪字》詩:“沿泝任舟檝,歡言無町畦。” 金 元好問 《趙閒閒真贊》之一:“不立崖岸之謂和,不置町畦之謂誠。” 清 薛福成 《書長白文文端公相業》:“ 滿 漢 已無町畦,功名之路大開。”

(3).猶蹊徑,途徑。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一:“至於詩,則 山谷 倡之,自為一家,並不蹈古人町畦。” 清 惲敬 《<堅白石齋詩集>序》:“凡能於詩者,不得不自闢町畦,各尊壇坫。”

(4).喻規矩;約束。 清 趙執信 《談龍錄》:“聲病興而詩有町畦。” 郭沫若 《天地玄黃·今屈原》:“字,行楷有 魏 晉 人風味,草書則脫盡町畦。”

(5).比喻拘束;儀節。《莊子·人間世》:“彼且為無町畦,亦與之為無町畦。” 陸德明 釋文引 李頤 曰:“町畦,畔埒也;無町畦,無威儀也。” 唐 韓愈 《南內朝賀歸呈同官》詩:“文才不如人,行又無盯畦。” 宋 曾鞏 《衛尉寺丞致仕金君墓志銘》:“君為人簡易,無町畦。”

慈顏

慈祥的面容

一顧

(1).一看。 漢 東方朔 《七諫·怨思》:“過故鄉而一顧兮,泣戲欷而霑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每一顧而掩涕,嘆君門之九重,忠怨之辭也。” 唐 劉長卿 《題虎丘寺詩》:“徘徊北樓上,江海窮一顧。” 巴金 《利娜》上篇:“怎樣才能夠使他知道我在這裡千方百計地求他一顧啊!”

(2).《戰國策·燕策二》有經 伯樂 一顧而馬價十倍之說。後以“一顧”喻受人引舉稱揚或提攜知遇。 南朝 齊 謝朓 《和王主簿怨情》詩:“生平一顧重,宿昔千金賤。”《南史·蕭子顯傳》:“一顧之恩,非望而至。” 唐 李益 《將赴朔方早發漢武泉》詩:“問我此何為,平生重一顧。”

(3).謂顧瞻偏重於某一邊。《史記·季布欒布列傳》:“當是之時, 彭王 一顧,與 楚 則 漢 破,與 漢 而 楚 破。”

詩詞推薦

膏雨既沾清和初屆奉侍慈輿行時御苑點筆成什用志欣懷原文_膏雨既沾清和初屆奉侍慈輿行時御苑點筆成什用志欣懷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