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道潛的《廬山雜興·其五》
全文:
少文好山林,每往輒忘歸。
餘生千載後,獨與斯人違。
朅來爐峰下,結宇聊棲遲。
長林拱茂木,九夏遺炎曦。
溪雨晝忽破,藤花照清漪。
黃鸝語深竹,可聽不可窺。
參考注釋
長林
(1).高大的樹林。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涉蘭圃,登重基。背長林,翳華芝。” 晉 陸機 《赴洛》詩之一:“南望泣玄渚,北邁涉長林。” 唐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四:“滿目雪色長林,欣欣然迎著我這萬里羈客。”
(2).喻隱逸者的居處。 南朝 宋 范曄 《樂游應詔詩》:“探己謝丹黻,感事懷長林。” 明 高啟 《松隱為愛叔能賦》:“我今身似浮雲閒,正合著在長林間。”參見“ 長林豐草 ”。
九夏
(1).古樂名。《周禮·春官·鍾師》:“鍾師掌金奏。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裓夏》、《驁夏》。” 鄭玄 註:“九夏皆詩篇名,頌之族類也。此歌之大者,載在樂章,樂崩亦從而亡。” 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九夏樂章》:“九夏皆門庭之樂也。《周禮·大司樂》:‘王出入則令奏《王夏》;屍出入則令奏《肆夏》;牲出入則令奏《昭夏》。’出入,謂出門入門也。”《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六·唐祀九宮貴神樂章》:“金奏九夏,圭陳八薌。”
(2).夏季,夏天。 晉 陶潛 《榮木》詩序:“日月推遷,已復九夏。” 唐 太宗 《賦得夏首啟節》:“北闕三春晚,南榮九夏初。” 清 李漁 《閒情偶寄·頤養·行樂》:“九夏則神耗氣索,力難支體。”
(3).九州華夏。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回:“前因民軍起事,各省回響,九夏沸騰。”
炎曦
(1).指熾烈的日光。 唐 韓愈 《鄭群贈簟》詩:“倒身甘寢百疾愈,卻願天日恆炎曦。” 唐 皎然 《苦熱行》:“炎曦曝肌膚,毒霧昏檐楹。” 宋 陸游 《秋雨初晴有感》詩:“炎曦赫赫尚餘威,冷雨蕭蕭故解圍。”
(2).比喻高熱。 明 高啟 《驅瘧》詩:“俄頃水火爭,寒冰繼炎曦。”
(3).比喻君恩。 清 翁志琦 《反班婕妤<怨歌行>》:“薄俗區故新,君子秉貞節,炎曦會有時,誰雲恩義絶?”
釋道潛名句,廬山雜興·其五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