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用韜光禪師答樂天詩韻》
全文:
苾芻林下創開泉,結得茅庵自在眠。
官舍何妨辭玉粒,山池好在是金蓮。
想他謝往招來日,仍此行雲流水天。
何藉海寧稱好古,苕華重見碧峰前。
參考注釋
苾芻
亦作“ 苾蒭 ”。即比丘。本西域草名,梵語以喻出家的佛弟子。為受具足戒者之通稱。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僧訶補羅國》:“大者謂苾芻,小者稱沙彌。” 唐 白居易 《東都十律大德長聖善寺缽塔院主智如和尚茶毗幢記》:“前後講毗尼三十會,度苾蒭百千人。”《西遊記》第十三回:“﹝ 三藏 ﹞又念一卷《孔雀經》,及談苾蒭洗業的故事。” 章炳麟 《大乘佛教緣起考》:“時 阿難陀 與諸苾蒭在竹林園,有一苾芻而説頌曰:‘若人壽百歲不見白水鶴,不如一日生得見白水鶴。’”
林下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隱或退隱之處
獨此林下意,杳無區中緣。——李白《安陸寄劉綰》
創開
開拓。 宋 費袞 《梁溪漫志·道鄉記毗陵後河》:“郡城中所謂後河者,乃舊守國子博士 李公 餘慶 創開。” 清 侯方域 《豎人臧說》:“嗚乎,天下之地,廣於先人,加於舊,受業而守之,而或以創開而昌大者,君子豈不謂賢焉。”
茅庵
亦作“茆菴”。茅廬;草舍。 唐 胡曾 《自嶺下泛鷁到清遠峽作》詩:“不為篋中書未獻,便來茲地結茅庵。”《水滸傳》第一回:“自向 龍虎山 頂結一茅庵,修真養性。” 明 屠隆 《曇花記·郊行卜佛》:“久居華屋,轉羨茆菴。”《紅樓夢》第一二○回:“兩人攜手而行,小廝驅車隨後,到了一座茅庵。”
自在
(1) 自由;無拘束
自在嬌鶯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無家身自在,時得到蓮宮。——唐· 李鹹用《游寺》
(2) 安閒自得,身心舒暢
他心中好不自在
(3) 心離煩惱的系縛,通達無礙
乾隆名句,用韜光禪師答樂天詩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