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洪的《七月七日晚步至齊雲樓走筆贈吳邦直》
全文:
錦江風晚吹征裘,幽人詩思遏不休。
心知無處可告訴,掉臂直上齊雲樓。
憑欄展目時一快,萬山奔走趨簾鉤。
回頭下視茫茫者,龜囚蠶縛令人愁。
樓中夫子神仙流,道容玉頰紅光浮。
少年讀書浩江海,回春妙語生筆頭。
致君終使堯舜上,大作一雨蘇林邱。
深山野僧拙筆語,作詩欲贈煩冥搜。
艱苦思索得個字,謹用持上君牢收。
謝安昔與支遁游,及其貴也加綢繆。
高風氣識正相侔,他年身退百無憂。
復來把臂登此樓,軒渠一笑三千秋。
參考注釋
少年
古稱青年男子,現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階段
少年兒童讀物
讀書
(1) 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 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她讀書很用功
江海
(1).江和海。《荀子·勸學》:“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江海稱其大者,以無所不容。” 唐 岑參 《送張秘書充劉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覲省》詩:“萬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寬。” 蘇曼殊 《本事詩》之三:“ 丹頓 拜倫 是我師,才如江海命如絲。”
(2).舊時指隱士的居處。《莊子·刻意》:“就藪澤,處閒曠,釣魚閒處,無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後漢書·逸民傳序》:“然觀其甘心畎畝之中,憔悴江海之上,豈必親魚鳥樂林草哉。” 宋 蘇軾 《臨江仙》詞:“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3).引申為退隱。 南朝 齊 謝朓 《和王中丞聞琴》:“無為澹容與,蹉跎江海心。”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於時 魏特進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並以江海相期,煙霞相許。” 宋 蘇軾 《書諸公送周梓州詩後》:“予既有江海之意,而 正孺 亦慨然有歸歟之嘆。”
(4).泛指四方各地。《後漢書·蔡邕傳》:“ 邕 慮卒不免,乃亡命江海,遠跡 吳會 。” 唐 杜甫 《草堂》詩:“弧矢暗江海,難為游五湖。”《資治通鑑·梁武帝太清二年》:“江海未蘇,干戈暫止。”
回春
(1) 冬去春來,草木重生
檻內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蘇軾《浪淘沙·探春》
(2) 比喻醫術高明或藥物靈驗,能把重病治好
(3)
(4) 以前已均夷到接近基準面的地形或景觀重新發育幼年地貌
(5) 河流重新發生侵蝕作用
(6) 壯年河流重新形成幼年活力
妙語
(1) 指意味深長或說得很俏皮的話
(2) 快速、簡練而漂亮、詼諧的說法
用一些妙語使他們的評論生動
(3) 詞美意深而富於情趣的言語
妙語驚人
筆頭
(1).筆上用以書寫的部分。 唐 杜牧 《池州清溪》詩:“何物賴君千遍洗,筆頭塵土漸無痕。” 宋 楊萬里 《新路店道中》詩:“染得筆頭生五色,急將描取入詩筒。”《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五回:“順手拿起一枝筆……拔去筆套一看,卻又是沒有筆頭的。”
(2).謂寫作。 唐 陸餘慶 子《嘲父》詩:“ 陸餘慶 ,筆頭無力觜頭硬,一朝受辭訟,十日判不竟。” 宋 朱淑真 《讀史》詩:“筆頭去取萬千端,後世遭它恣意瞞。”
(3).指書面。 王西彥 《病人》:“我們在筆頭上和口頭上,不是總愛高呼文化下鄉嗎?”
釋德洪名句,七月七日晚步至齊雲樓走筆贈吳邦直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