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日晚步至齊雲樓走筆贈吳邦直

作者:釋德洪 朝代:宋代

原文

錦江風晚吹征裘,幽人詩思遏不休。

心知無處可告訴,掉臂直上齊雲樓。

憑欄展目時一快,萬山奔走趨簾鉤。

回頭下視茫茫者,龜囚蠶縛令人愁。

樓中夫子神仙流,道容玉頰紅光浮。

少年讀書浩江海,回春妙語生筆頭。

致君終使堯舜上,大作一雨蘇林邱。

深山野僧拙筆語,作詩欲贈煩冥搜。

艱苦思索得個字,謹用持上君牢收。

謝安昔與支遁游,及其貴也加綢繆。

高風氣識正相侔,他年身退百無憂。

復來把臂登此樓,軒渠一笑三千秋。

詩詞問答

問:《七月七日晚步至齊雲樓走筆贈吳邦直》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尤韻

參考注釋

錦江

岷江 分支之一,在今 四川 成都平原 。傳說 蜀 人織錦濯其中則錦色鮮艷,濯於他水,則錦色暗淡,故稱。《文選·左思<蜀都賦>》“百室離房,機杼相和;貝錦斐成,濯色江波” 劉逵 注引 三國 蜀 譙周 《益州志》:“ 成都 織錦既成,濯於江水,其文分明,勝於初成;他水濯之,不如江水也。” 唐 杜甫 《登樓》詩:“ 錦江 春色來天地, 玉壘 浮雲變古今。” 明 許潮 《龍山宴》:“愁暗 錦江 雲,淚灑 巫山 雨。” 清 趙翼 《題敦拙堂詩集》詩:“先生甫筮仕,即泛 錦江 櫂。”

晚吹

晚風。 唐 劉長卿 《觀校獵上淮西相公》詩:“笳隨晚吹吟邊草,箭沒寒雲落塞鴻。” 前蜀 韋莊 《雨霽池上作呈侯學士》詩:“鹿巾蔾杖葛衣輕,雨歇池邊晚吹清。”

征裘

遠行人所穿的皮衣。 元 范梈 《贈李山人》詩:“昔向 貴溪 尋講鼓,又從 薊郡 攬征裘。”

幽人

(1).幽隱之人;隱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孔穎達 疏:“幽人貞吉者,既無險難,故在幽隱之人守正得吉。”《後漢書·逸民傳序》:“ 光武 側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清 顧炎武 《與胡處士庭訪北齊碑》詩:“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戶。”

(2).指幽居之士。 宋 蘇軾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詩:“幽人無事不出門,偶逐東風轉良夜。”

詩思

做詩的思路、情致。 唐 韋應物 《休暇日訪王侍御不遇》詩:“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 清 王夫之 《乍開梅》詩:“底事花魂多荏苒,逼人詩思在些些。”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弄堂生意古今談》:“先只聽得一片鼓鈸和鐵索聲,我正想做‘超現實主義’的語錄體詩,這么一來,詩思被鬧跑了。”

不休

不停止,不罷休。《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共苦戰鬦不休,以有侯王。”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即如《大風》、《垓下》、《易水》、《秋風》,古人已臻極至,無容更贅一詞,乃尚剌剌不休,用心無用之地,何其不自量也!” 浩然 《艷陽天》第二二章:“﹝ 啞吧 ﹞嘴裡邊‘啊嗎嗎,啊嗎嗎’地叫個不休。”

心知

心智。知,同“ 智 ”。《禮記·樂記》:“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而無哀樂喜怒之常。” 陸德明 釋文:“知,音智。”《舊唐書·柳公綽傳》:“寒暑滿天地之間,浹肌膚於外;好愛溢耳目之前,誘心知於內。” 清 戴震 《孟子字義疏證·性》:“人之血氣心知,原於天地之化者也。”

猶知心。指好友或情人。 唐 嚴維 《丹陽送韋參軍》詩:“ 丹陽 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唐 李鹹用 《送進士劉松》詩:“滔滔皆 魯 客,難得是心知。” 明 馮夢龍 《山歌·素帕》:“不寫情詞不寫詩,一方素帕寄心知。”

無處

(1).無所處。謂沒有處置的理由。《孟子·公孫丑下》:“若於 齊 ,則未有處也。無處而餽之,是貨之也。” 趙岐 註:“我在 齊 無事,於義未有所處也。義無所處而餽之,是以貨財取我。”

(2).猶無為,無常。《呂氏春秋·圜道》:“帝無常處也,有處者乃無處也。” 高誘 註:“有處,有為也。有為則不能化,乃無處為也。”

(1).沒有處所;沒有地方。《楚辭·九辯》:“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無處。”《漢書·高后紀》:“汝為將而棄軍, 呂氏 今無處矣。” 顏師古 註:“言見誅滅,無處所也。” 唐 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之一:“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 茅盾 《子夜》十七:“可是她這樣的苦悶卻又無處可以告說。”

(2).無一處,沒有任何地方。 唐 方乾 《送孫百篇游天台》詩:“遠近常時皆藥氣,高低無處不泉聲。”《初刻拍案驚奇》卷五:“漫山遍野,無處不到,並無一些下落。”

告訴

(1) 訴說,申訴

父女們想起這苦楚來,無處告訴,因此啼哭。——《水滸》

(2) 向別人陳述;通知某事,使人知道

到第二學年的終結,我便去尋藤野先生,告訴他我將不學醫學。——《藤野先生》

告訴大家一個好訊息

(3) 受害人向法務部門報告犯罪事實,請求追訴

掉臂

(1).甩動胳膊走開。表示不顧而去。《史記·孟嘗君列傳》:“日暮之後,過市朝者掉臂而不顧。” 唐 韓愈 《江陵途中寄翰林三學士》詩:“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 清 徐士鑾 《宋艷·叢雜》:“以財交者,財盡則散,掉臂不顧。”

(2).自在行游貌。 唐 呂岩 《七言》詩:“閒來掉臂入天門,拂袂徐徐撮綵雲。” 元 汪元亨 《折桂令·歸隱》曲:“問先生掉臂何之?在雲外青山,山上茅茨。向 隴 首尋梅,著杖頭挑酒。”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凡事不憚其難,不憂其繁,但當先尋一下手處,雖承羣小人擾亂之後,不難掉臂遊行。”

(3).奮起貌。 唐 司空圖 《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詩之一:“掉臂只將詩酒敵,不勞金鼓助橫行。”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迎刃》:“危巒前阨,洪波後沸,人皆棘手,我獨掉臂,動於萬全,出於不意。”

直上

(1).方位詞。上,上面。用於名物詞之後。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二折:“頭直上亂紛紛雪似篩,耳邊廂颯剌剌風又擺。” 元 李景賢 《劉行首》第二折:“我身穿著百衲袍,腰纏著碌簌絛。頭直上丫髻三角。”

(2).向上,向前。 唐 丘為 《尋西山隱者不遇》詩:“絶頂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 侯興 與渾家都搬將入去,直上去趕。”

齊雲樓

古樓名。齊雲,言其高與雲齊。較為著名者有二:(1)舊在 江蘇 蘇州 子城上, 唐 曹恭王 所建。 唐 白居易 《齊雲樓晚望》詩:“ 齊雲樓 北面,半日憑欄乾。” 宋 朱長文 《吳郡圖經續記》:“ 白樂天 於西樓命宴, 齊雲樓 晚望,皆有篇什。所謂池閣者,蓋今之後樓也;西樓者,蓋今之 觀風樓 也; 齊雲樓 者,蓋今之 飛雲閣 也。”(2)舊在 陝西省 華縣 城內。《舊唐書·昭宗紀》:“﹝ 乾寧 四年﹞七月甲戌,帝與學士、親王登 齊雲樓 ,西望 長安 ,令樂工唱御製《菩薩蠻》詞。”《新五代史·雜傳二·韓建》:“ 昭宗 登 齊雲樓 ,西北顧望京師,作《菩薩蠻》辭三章以思歸。”

憑欄

身倚欄桿

憑欄遠眺

展目

猶放眼。 清 王夫之 《螘斗賦》:“非夫展目千古,潛意清微,當九六之龍戰,湛方寸之玄幾。”

一快

(1).一件快事。《三國志·吳志·呂蒙傳》:“ 公瑾 昔要 子敬 東來,致達於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 宋 蘇轍 《次韻子瞻獨覺》:“羹藜飯芋如固然,飽食安眠真一快。” 明 王士性 《游梁記》:“余此行計三十五日,行二千三百里,枉道者七八百餘。暑雨,勤僕從力洵苦。然得盡悉中州之勝,亦一快也。”

(2).謂一舒鬱結情懷。 宋 蘇軾 《慈湖峽阻風》詩:“暴雨過雲聊一快,未妨明月卻當空。” 宋 范成大 《清逸江》詩:“不辭野渡險,弄水聊一快。”

走趨

亦作“ 走趍 ”。1.奔往;;前往。《漢書·金日磾傳》:“﹝ 何羅 ﹞見 日磾 色變,走趨臥內欲入。” 顏師古 註:“趨讀曰趣,嚮也。”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四》:“ 燕 中刻本自希,然海內舟車輻輳,筐篚走趨,巨賈所攜,故家之蓄,錯出其間,故特盛於他處。”

(2).行步。 唐 韓愈 《王君墓志銘》:“佩玉長裾,不利走趨。”

(3).指奔走供職。 宋 陸游 《醉中歌》:“折腰歛版日走趨,歸來聊以醉自娛。”

簾鉤

捲簾所用的鉤子。 唐 王昌齡 《青樓怨》詩:“腸斷關山不解説,依依殘月下簾鉤。”《隨園詩話》卷八引 清 陳以剛 詩:“ 六朝 山立簾鉤外,萬卷書橫簿領中。” 楊朔 《金字塔夜月》:“這幾句話好像一把簾鉤,輕輕掛起遮在我眼前的簾幕。”

回頭

(1) 把頭轉向後方

(2) 悔悟;改邪歸正

及早回頭

(3) 少等一會兒;過一段時間以後

回頭再談

回頭見

下視

(1).由高處往下看。《墨子·非儒》:“高拱下視。” 漢 揚雄 《甘泉賦》:“攀琁璣而下視兮,行游目乎 三危 。”《舊唐書·王方慶傳》:“山徑危險,石路曲狹,上瞻駭目,下視寒心。”

(2).輕視,看不起。 宋 范仲淹 《議守》:“ 匈奴 屢變,往往犯塞,殺戮吏民,不勝其酷。至於書問傲慢,下視中國。”《三國志平話》卷下:“ 曹相 下視 張松 。” 明 李贄 《定林庵記》:“子欲學,幸毋下視 周安 。”

茫茫

遼闊曠遠的樣子;模糊不清楚

長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傳》

野茫茫。——《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顧炎武《復庵記》

茫茫的前景

別時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令人

使人

令人髮指

令人興奮

夫子

(1) 古時對男子的尊稱

(2) 舊時稱呼學者或老師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墨子·公輸》

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 舊時稱自己的丈夫

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後漢書·列女傳》

(4) 稱呼讀古書而思想陳腐的人(含譏諷意)

(5) 孔門的學生對孔子的稱呼

神仙

(1) 神話中指能力非凡、超脫塵世、長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實未嘗死。——《梅花嶺記》

(2) 道家指人所能達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預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遙自在、無牽無掛的人

玉頰

(1).美麗的臉頰。多指女子的容顏。 唐 戴叔倫 《早春曲》詩:“玉頰啼紅夢初醒,羞見青鸞鏡中影。” 金 劉迎 《張萱戲嬰圖》詩:“犀顱玉頰寧馨子,霧鬢雲鬟窈窕娘。” 清 唐孫華 《送王誦侯之官成都》詩:“雪兒玉頰善歌舞,當筵一曲飄紅裾。”

(2).比喻美麗的白花。 宋 王安中 《蝶戀花·迎春花口號》詞:“年年節物慾爭新,玉頰朱顏一笑頻,勾引東風到池館,春前花發自迎春。” 金 元好問 《梨花海棠》詩之一:“春工惜天真,玉頰洗風露。”

少年

古稱青年男子,現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階段

少年兒童讀物

讀書

(1) 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 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她讀書很用功

江海

(1).江和海。《荀子·勸學》:“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江海稱其大者,以無所不容。” 唐 岑參 《送張秘書充劉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覲省》詩:“萬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寬。” 蘇曼殊 《本事詩》之三:“ 丹頓 拜倫 是我師,才如江海命如絲。”

(2).舊時指隱士的居處。《莊子·刻意》:“就藪澤,處閒曠,釣魚閒處,無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後漢書·逸民傳序》:“然觀其甘心畎畝之中,憔悴江海之上,豈必親魚鳥樂林草哉。” 宋 蘇軾 《臨江仙》詞:“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3).引申為退隱。 南朝 齊 謝朓 《和王中丞聞琴》:“無為澹容與,蹉跎江海心。”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於時 魏特進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並以江海相期,煙霞相許。” 宋 蘇軾 《書諸公送周梓州詩後》:“予既有江海之意,而 正孺 亦慨然有歸歟之嘆。”

(4).泛指四方各地。《後漢書·蔡邕傳》:“ 邕 慮卒不免,乃亡命江海,遠跡 吳會 。” 唐 杜甫 《草堂》詩:“弧矢暗江海,難為游五湖。”《資治通鑑·梁武帝太清二年》:“江海未蘇,干戈暫止。”

回春

(1) 冬去春來,草木重生

檻內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蘇軾《浪淘沙·探春》

(2) 比喻醫術高明或藥物靈驗,能把重病治好

(3)

(4) 以前已均夷到接近基準面的地形或景觀重新發育幼年地貌

(5) 河流重新發生侵蝕作用

(6) 壯年河流重新形成幼年活力

妙語

(1) 指意味深長或說得很俏皮的話

(2) 快速、簡練而漂亮、詼諧的說法

用一些妙語使他們的評論生動

(3) 詞美意深而富於情趣的言語

妙語驚人

筆頭

(1).筆上用以書寫的部分。 唐 杜牧 《池州清溪》詩:“何物賴君千遍洗,筆頭塵土漸無痕。” 宋 楊萬里 《新路店道中》詩:“染得筆頭生五色,急將描取入詩筒。”《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五回:“順手拿起一枝筆……拔去筆套一看,卻又是沒有筆頭的。”

(2).謂寫作。 唐 陸餘慶 子《嘲父》詩:“ 陸餘慶 ,筆頭無力觜頭硬,一朝受辭訟,十日判不竟。” 宋 朱淑真 《讀史》詩:“筆頭去取萬千端,後世遭它恣意瞞。”

(3).指書面。 王西彥 《病人》:“我們在筆頭上和口頭上,不是總愛高呼文化下鄉嗎?”

致君

謂輔佐國君,使其成為聖明之主。《墨子·親士》:“良才難令,然可以致君見尊。” 唐 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致君 堯 舜 上,再使風俗淳。” 宋 岳珂 《桯史·王荊公》:“ 荊公 自以為遭遇不世出之主,展盡底藴,欲成致君之業。”

堯舜

(1) 堯和舜。據說都是上古的賢明君主

(2) 泛指聖人

作一

亦作“ 作壹 ”。勞動專一。指專務耕戰。《管子·治國》:“民作一則田墾,姦巧不生。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姦巧不生 * 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商君書·說民》:“作一則力摶,力摶則彊。”《商君書·農戰》:“國作壹一歲者,十歲彊;作壹十歲者,百歲彊;作壹百歲者,千歲彊。千歲彊者,王。”

林邱

見“ 林丘 ”。

深山

處於群山之中,離平原地區很遠的山區

深山寂寂,空谷鳥鳴

今夜要是趕不到山那邊的太陽寨,只有在這深山中露宿了。——《驛路梨花》

野僧

(1).山野僧人。 唐 張籍 《贈王秘書》詩:“身屈祗聞詞客説,家貧多見野僧招。” 宋 吳聿 《觀林詩話》卷二:“新成文刻在,往事野僧傳。”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餘二月出門,有野僧送行。”

(2).為僧人自謙之稱。 唐 皎然 《戲題》詩之一:“時人不解野僧意,歸去溪頭作鳥羣。”

筆語

指文字著述。 章炳麟 《校文士》:“邇者, 黃以周 以不文著,惟 黃氏 亦自謂鈍於筆語,觀其撰述,密栗醇厚,庶幾 賈 孔 之遺章,何 宋 文之足道?” 章炳麟 《與鄧實書》:“昨聞 上海 有人定近世文人筆語為五十家,以僕紆廁其列。”

冥搜

(1).盡力尋找,蒐集。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非夫遠寄冥搜,篤信通神者,何肯遙想而存之。”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書籍之厄》:“吾家三世積累,先君子尤酷嗜,至鬻負郭之田以供筆札之用。冥搜極討,不憚勞費,凡有書四萬二千餘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而心目耳力俱窮,絶無蹤響,冥搜未已,一癩頭蟆猝然躍去。”

(2).深思苦想。 唐 王昌齡 《箜篌引》:“ 明光殿 前論九疇,簏讀兵書盡冥搜。” 元 曾瑞 《青杏子·騁懷》曲:“情動魂消,腹稿冥搜,宿恩當受。”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下:“必兢兢焉冥搜積想,務期周遍而後已。”

苦思

苦苦地思索

綢繆

(1) 緊密纏縛

綢繆束薪。——《詩·唐風·綢繆》

(2) * ;情意深厚

發函伸紙,是何文采之巨麗,而慰喻之綢繆乎!——吳質《答東阿王書》

綢繆之旨,有同骨肉。——盧湛《贈劉琨一首並書》

高風

(1).強勁的風。 漢 劉向 《九嘆·遠遊》:“遡高風以低佪兮,覽周流於朔方。” 唐 李白 《贈崔侍郎》詩:“高風摧秀木,虛彈落驚禽。” 清 吳偉業 《清風使節圖》詩:“豫章夾日吟高風,歲久蟠根造物功。”

(2).指遭受強風。 唐 杜甫 《向夕》詩:“深山催短景,喬木易高風。”

(3).指秋風。《太平御覽》卷二五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風(秋風)曰商風、素風、淒風、高風、涼風、激風、悲風。”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充隴右節度使三十韻》:“斜日當軒蓋,高風卷旆旌。” 師尹 註:“高風,八月風也。” 明 劉基 《淡黃柳·台城秋夜》詞:“高風淅淅,翻動林梢敗葉。”

(4).高尚的風操。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序》:“覩先生之縣邑,想先生之高風。”《北史·王羆王思政等傳論》:“運窮事蹙,城陷身囚,壯志高風,亦足奮於百世矣。” 清 申涵光 《奉寄孫鍾元先生時居薊門九十二歲》詩:“ 邵 許 高風遠尚存,傳經一代又 蘇 門。” 徐遲 《黃山記》一:“三個主峰,高風峻骨,鼎足而立,撐起青天。”

(5).高雅的藝術風格。 宋 梅堯臣 《次韻答王景彝聞余月下與內飲》:“呼我作卿方舉酒,更煩佳句賞高風。”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卷十二:“ 東坡 謂書至於 顏 柳 而 鍾 王 之法益微,詩至於 李 杜 而 魏 晉 以來高風絶塵亦少衰矣。”

(6).美善的風教、政績。 唐 韋應物 《始至郡》詩:“昔賢播高風,得守媿無施。” 宋 蘇軾 《杭州與莫提刑啟》:“恭惟某官德望在人,才猷簡上,肅高風於列郡,浹厚德於齊民。” 清 林則徐 《杭嘉湖三郡觀風告示》:“憶昔 文翁 以《詩》《書》治 蜀 ,而 揚 馬 之瑋製以興; 何武 用儒術進賢,而 龔 唐 之高風克劭。”

氣識

氣量和見識。《資治通鑑·周世宗顯德二年》:“惟 朴 神峻氣勁,有謀能斷,凡所規畫,皆稱上意,上由是重其氣識。”

相侔

亦作“ 相牟 ”。相等;同樣。 隋 江總 《攝山棲霞寺碑》:“地祇來格,天眾追游。五時無爽,七處相牟。” 宋 王禹偁 《黑裘》詩:“ 晏嬰 三十年,庶幾跡相侔。”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三墳補逸下》:“﹝《周書》﹞至《大匡》以後,章首率有序,詞氣儼與《誥》《誓》相侔。” 許地山 《狐仙》:“若娶一個知識與我不相侔的女子,她對我底事業,只能讚嘆,不能參議,那么,對於家庭生活上自然要少了許多紛爭。”

他年

(1).猶言將來,以後。《左傳·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負芻 守…… 負芻 殺其大子而自立也,諸侯乃請討之。 晉 人以其役之勞,請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題甘露寺北軒》詩:“他年會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龔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漢鳳紐白玉印一枚喜極賦詩》:“引我飄搖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唐 杜甫 《千秋節有感》詩之二:“聖主他年貴,邊心此日勞。” 唐 韓愈 《祭虞部張員外文》:“他年諸人,莫有能比。” 唐 薛能 《雕堂》詩:“他年誰識我,心跡在 徐州 。”

無憂

(1).沒有憂患;不用擔心。《左傳·昭公三十二年》:“ 范獻子 謂 魏獻子 曰:‘……從王命以紓諸侯, 晉國 無憂。’”《史記·張儀列傳》:“為大王計,莫如事 秦 。事 秦 則 楚 韓 必不敢動;無 楚 韓 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 唐 羅鄴 《上東川顧尚書》詩:“龍節坐持兵十萬,可憐 三蜀 盡無憂。” 宋 朱熹 《次瑞泉詩韻》:“終待寒泉食,無憂水鏡昏。”

(2).佛教語。參見“ 無憂王 ”、“ 無憂樹 ”。

把臂

同“ 把鼻 ”。1.握持手臂。表示親密。 漢 袁康 《越絕書·記吳王占夢》:“伏地而書,既成篇,即相與把臂而決。” 唐 錢起 《過沉氏山居》詩:“貧交喜相見,把臂歡不足。” 明 孫柚 《琴心記·空門遇使》:“畫眉不盡,且去接殷勤,把臂論心到夕曛。”

(2).謂親切會晤。 清 方文 《張武進環生》詩:“君聞我在茲,汲汲願把臂。”

(3).謂按脈。 唐 陸龜蒙 《自憐賦》序:“醫甚庸而氣益盛,藥非良而價倍高,每一把臂,一下杵,未嘗不解衣輟食而後致也。”

同“ 把鼻 ”。 元 柯丹邱 《荊釵記·哭鞋》:“今早起來沒尋處,使我無把臂。”《醒世恆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孩兒無事,不消説起。萬一有些山高水低,有甚把臂,那原聘還了一半,也算是他們忠厚了。”

軒渠

歡悅貌;笑貌。《後漢書·方術傳下·薊子訓》:“兒識父母,軒渠笑悅,欲往就之。”一說,謂兒童舉手聳身欲就父母。見 宋 黃朝英 《靖康緗素雜記·軒渠》。後多用作笑悅之意。 宋 蘇軾 《跋山谷草書》:“他日 黔安 當捧腹軒渠也。” 清 陶煒 《課業餘談·形體》:“軒渠,笑狀也。” 嚴復 《救亡決論》:“ 王氏 窗前格竹,七日病生之事,若與西洋植物家言之,當不知幾許軒渠,幾人齒冷。”

千秋

(1) 千年

(2) 歲月久遠

(3) 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詩詞推薦

  • 柏堂三疊蘇東坡韻

    乾隆清代〕以柏名堂事緬前,於斯誰見柏喬然。因知成有那無壞,何必居今論昔年。太乙宮寧非假相,西湖志亦半真傳。閒來
  • 峭寒輕(賞殘梅)

    曹勛宋代〕照溪流清淺,正萬梅都開,峭寒天氣。才過了元宵,漸晝長禁宇,迤邐佳時。斷腸枝上雪,殘英已、片影初飛。苒
  • 上元前夕侍皇太后宴作

    乾隆清代〕未放西樓火樹枝,試鐙曲宴奉慈嬉。輕陰欲讓將團魄,小部都呈祝嘏辭。飣餖芳陳百歲棗,雲霞輝燦九華芝。依依
  • 鼓琴歌

    先秦無名先秦〕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逢天時而生。曾無我贏。
    七月七日晚步至齊雲樓走筆贈吳邦直原文_七月七日晚步至齊雲樓走筆贈吳邦直的賞析_古詩文
  • 漁艇

    彭汝礪宋代〕物物非吾事,飄飄寄此生。江湖萬古樂,簪紱一毫輕。醉舞秋風靜,酣歌夜月明。滄浪有餘地,應許濯吾纓。
  • 送江公著知吉州

    蘇軾宋代〕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更清美。豈惟濁世隱狂奴,時平亦出佳公子。初冠惠文讀城旦,晚入奉常陪劍履。方將
    七月七日晚步至齊雲樓走筆贈吳邦直原文_七月七日晚步至齊雲樓走筆贈吳邦直的賞析_古詩文
  • 白海青

    仇遠宋代〕素禽敏疾出扶餘,六翮雙拳膽氣麄。海外天鵝能獨擊,雲間後鶻敢齊驅。{扌雙}身直上非無見,戀主歸來不待呼
  • 裴矩

    呂陶宋代〕西巡北幸四夷朝,權寵功名盡易邀。惟有高麗猶旅拒,靈旗從此便征遼。
  • 煙郊行宮作

    乾隆清代〕白澗煙郊路不賒,駐鑾卓午賞清嘉。趁閒耐可披芸帙,應節何須問菊花。所過䨟田存潦水,因憐災戶有咨嗟。便宣
  • 題永恬居

    乾隆清代〕瀑水掛前川,其源即川里。曰斯永恬居,隔川近尺𦐖。霽景拂爽涼,尋勝聊爾爾。陟岡循一徑,憑窗俯萬綺。不息
  • 北窗伊吾·其六

    趙戣宋代〕北窗伊吾,吾誰與俱。融融沂風,懷哉舞雩。
  • 家書

    方世泰清代〕月子彎彎照鐵衣,轅門吹角早霜飛。可憐隔歲家書到,只問存亡不問歸。
  • 北門竹枝詞十首·其十

    方仁淵〔清代〕野礬花勝杜鵑紅,編出明燈巧樣工。風月留人歸去晚,入門喧笑鬧兒童。
  • 棲雲樓二首·其二

    乾隆清代〕結撰山園此最初,每來先必坐憑疏。庭前種樹分明憶,拱把今成合抱餘。
  • 午日三首

    梅堯臣宋代〕佳人五色縷,道士絳囊符。瘦臂不中系,百邪何用驅。
    七月七日晚步至齊雲樓走筆贈吳邦直原文_七月七日晚步至齊雲樓走筆贈吳邦直的賞析_古詩文
  • 浮青榭

    乾隆清代〕不雕朴榭水雲隈,戶牖空明向遠開。北渚碧波那流去,西山翠色自浮來。愛看入鏡高低影,底論為舟大小材。似此
  • 嘯園雜題八首·其四·猗玕洞

    王士禎清代〕古潭深不測,石樑架岩洞。中有蟄龍蟠,鱗甲欲飛動。明玕照清流,幽禽時一哢。
  • 秋思絕句

    陸游宋代〕枳棘編籬晝掩門,桑麻遮路不知村。平生詩句傳天下,白首還家自灌園。
  • 簡友生促酒

    李處權宋代〕閉門傾濁醪,勝接俗子語。蟹螯得橙齎,風味正如許。緬懷冰雪姿,何由對談麈。夫君腹為笥,萬卷方撐拄。喔詩
  • 詠史上宋共姬齊孝公夫人

    陳普宋代〕火來秉節正如山,茀喪何心在世間。身似泥沙心似玉,水中火裹即渾間。
七月七日晚步至齊雲樓走筆贈吳邦直原文_七月七日晚步至齊雲樓走筆贈吳邦直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