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社原文
古社界燕齊,舊名存劉智。
聞昔呂思誠,令蓨稱循吏。
五馬巡民間,曾以行田至。
均徭勸樹畜,彰善與農器。
吾黨直在隱,李氏感兄弟。
安得如斯人,郡縣各一置。
歷久觀厥成,無為而自治。
詩詞問答
問:劉智社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劉智社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六十六
參考注釋
燕齊
指 戰國 時 燕國 和 齊國 。後亦泛指其所在地,即今 河北 、 山東 一帶。《史記·封禪書》:“求 蓬萊 安期生 莫能得,而海上 燕 齊 怪迂之方士多更來言神事矣。” 南朝 陳 張正見 《賦得韓信》:“ 淮陰 總 漢 兵, 燕 齊 擅遠聲。” 元 關漢卿 《調風月》第一折:“ 燕燕 則理會得龍蟠虎踞滅 燕 齊 ,誰會甚兒婚女聘成 秦 晉 。” 清 陳維崧 《滿江紅·汴京懷古》詞:“其中貯: 邯鄲 歌舞, 燕 齊 技擊。”
舊名
傳統的概念;原來的名稱。《荀子·正名》:“若有王者起,必將有循於舊名,有作於新名。”《漢書·諸侯王表序》:“ 長沙 、 燕 、 代 ,雖有舊名,皆亡南北邊矣。” 宋 楊萬里 《謝張功父送牡丹》詩:“淺紅釅紫各新樣,雪白鵝黃非舊名。”
循吏
守法循理的官吏。《史記·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作《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唐 張說 《奉和賜崔日知》詩:“明主徵循吏,何年下鳳凰?”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文說·史體因革》:“傳之為體,大抵記公卿之行事, 遷 始傳《循吏》, 晉 曰《良吏》。”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袁隨園》:“平心而論,其為宰時,清勤明快,無愧循吏。” 章炳麟 《訄書·通法》:“一郡之吏,無慮千人,皆承流修職,故舉事易而循吏多。”
五馬
太守的代稱
五馬立踟躕。——《樂府詩集·陌上桑》
巡民
巡察民情。《韓非子·外儲說右下》:“故 桓公 巡民,而 管仲 省腐財怨女。”《魏書·釋老志》:“若為三寶巡民教化者,在外齎州鎮維那文移,在臺者齎都維那等印牒,然後聽行。”
行田
(1).賦田,授田。《漢書·溝洫志》:“ 魏 氏之行田也以百畝, 鄴 獨二百畝,是田惡也。” 顏師古 註:“賦田之法,一夫百畝也。”
(2).謂經行於田間。 元 袁士元 《喜雨三十韻》:“別院始看庭積霤,前村已見水行田。”
巡視農田。《晉書·王羲之傳》:“比當與 安石 東遊山海,並行田視地利,頤養閒暇。”《宋書·張興世傳》:“我雖田舍老翁,樂聞鼓角,可送一部,行田時吹之。” 唐 張又新 《行田詩》:“欲追 謝守 行田意,今古同憂是長人。”
均徭
(1). 明 代三大徭役(里甲、雜泛、均徭)之一。按民戶丁糧之多寡派充的各種經常性雜役。參閱《明史·食貨志二》。
(2). 清 代徭役制度。初為征力役,後改為征銀助役,繼復攤征於地糧,稱為“均徭銀”。參閱《清會典·戶部六·尚書侍郎執掌》。
樹畜
栽種畜牧。《孟子·盡心上》:“所謂 西伯 善養老者,制其田裡,教之樹畜,導其妻子使養其老。” 嚴復 《救亡決論》:“製船炮開礦產之謂耶?講通商務樹畜之謂耶?”
吾黨
(1).我的同鄉。《論語·子路》:“ 葉公 語 孔子 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邢昺 疏:“言吾鄉黨中有直身而行者。”
(2).猶吾輩,吾儔。 唐 賈島 《石門陂留辭從叔謩》詩:“何時臨澗柳,吾黨共來攀?” 嚴復 《論世變之亟》:“究吾黨之所為,蓋不至於滅四千年之文物。”
(3).我們的政黨。 孫中山 《在梧州對 * 員的演說》:“吾黨之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民生三種。”
兄弟
(1)
(2) 專指弟弟
(3) 男子自稱
斯人
(1).此人。《論語·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 明 劉基 《郁離子·虞孚》:“飲食之人,則人賤之。斯人之謂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說來說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蒼生何之概。”
(2).猶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結 《與瀼溪鄰里》詩:“斯人轉貧弱,力役非無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軍次實錄>序》:“小官等佩讀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啟斯人之聾瞶。”
郡縣
古代兩級行政單位,大體相當今天的省與縣
給貢職如郡縣。——《戰國策·燕策》
郡縣苦秦吏。——《史記·陳涉世家》
定東南郡縣。——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歷久
經歷很長的時期
歷久不衰
無為
(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順其自然,沒必要有所作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罰
(3) 不要,不用
無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自治
行政上相對獨立,有權自己處理自己的事務
自治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