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洪的《讀十明論》
全文:
了知無性滅無明,空慧須從戒定生。
峰頂世間心已盡,蓮開幻事觀方成。
尚無欣慕厭除念,豈有神通變化情。
對現色身人不識,南風小雨共籠晴。
參考注釋
了知
明知;領悟。《宋書·殷琰傳》:“ 倫 等皆是足下腹心爪牙,所以攜手相捨,非有怨恨也,了知事不可濟,禍害已及故耳。”《百喻經·三重樓喻》:“愚人見其壘墼作舍,猶懷疑惑,不能了知。” 宋 楊萬里 《至永州城外》詩:“了知歸近猶看堠,更有愁來即入城。” 明 袁中道 《東遊日記》:“入 琅琊山 藏經院,得木匣,乃《楞伽經》也。見經中字跡,忽然汗下,了知前生。”
無性
佛教語。一切諸法無實體,謂之“無性”。 唐 皎然 《妙喜寺賦得夜磬送呂評事》:“幽僧悟真定,歸客忘遠別,寂歷無性中,真聲何起滅?” 宋 蘇軾 《方丈記》:“地獄天宮,同為浄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
無明
(1).目不見。《楚辭·九章·懷沙》:“ 離婁 微睇兮,瞽以為無明。”
(2).梵語的意譯。謂痴愚無智慧。 晉 王該 《日燭》:“拱己內治,總持法忍。三世都寂,一心豁盡。寄耳無明,寓目莫準。” 明 葉憲祖 《北邙說法》:“幾番塵世,識神一點不差移,只為那無明起妄,宿業成迷。”
(3).指無明火。《醒世恆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睡至半夜,便覺頭痛眼熱,四肢無力,遍身不疼不癢,無明頓發熬煎,依然病倒。”《紅樓夢》第二八回:“正在一腔無明,未曾發泄,又勾起傷春愁思。”參見“ 無明火 ”。
空慧
佛教語。謂悟入空理的智慧。 唐 道綽 《安樂集》卷上:“若依《涅槃經》,佛性為宗;若依《維摩經》,不可思議解脫為宗;若依《般若經》,空慧為宗。”
戒定
佛教語。制身為戒,慎心為定。 唐 道宣 《淨心誡觀法》二:“一切苦因果,財色為本;一切樂因果,戒定為本。” 唐 王維 《同崔興宗送衡岳瑗公南歸》詩:“一施傳心法,唯將戒定還。”
釋德洪名句,讀十明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