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觀瀑》
全文:
耳聞所弗及,目視皆能窮。
所以般若諦,眼冠六識中。
虛亭懸睿藻,聖意契禪宗。
偶來閱清暇,坐對飛銀龍。
淪漣並激湱,錯落皆真空。
詎惟聽何有,乃至觀亦忘。
勒句鄰昔題,會心復不同。
參考注釋
所以
(1) 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2)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4)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般若
智慧。佛教用語。通過直覺的洞察所獲得的先驗的智慧或最高的知識
六識
佛教所稱之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謂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而生見、聞、嗅、味、覺、知六種認識作用。“六識”為大、小乘之共說,而位於大乘八識中之前六識,故亦稱“ 前六識 ”。 明 破慳道人 《一文錢》第六出:“內六塵,外六根,中六識,去縛解粘,立登般若。” 清 龔自珍 《最錄列子》:“ 列子 知西方有聖人矣,其曰:‘以耳視,以目聽。’曰:‘視聽不以耳目。’於聖人六根互用之法,六識之相,庶近似之,皆非 莊周 所知者。”參閱《成唯識論》五。
乾隆名句,觀瀑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