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湧泉寺》
全文:
湧來雪竇瀉成川,滴滴泠泠高下懸。
可識文殊通體淨,底須盥手藉斯泉。
志稱中北兩台間,台麓東今泉見潺。
相去地訛四十里,從來紀載信誠艱。
梵寺邊旁有精舍,不妨小憩領清便。
壁間辛丑曾留詠,眨眼光陰又五年。
參考注釋
文殊
佛教菩薩名。 文殊師利 或 曼殊室利 的省稱。意譯為“妙吉祥”、“妙德”等。其形頂結五髻,象徵 大日如來 的五智;持劍、騎青獅,象徵智慧銳利威猛。為 釋迦牟尼佛 的左脅侍,與司“理”的 普賢菩薩 相對。 中國 傳其說法道場為 山西省 五台山 。 晉 殷晉安 《文殊象贊》:“ 文殊 淵睿,式昭厥聲。”《四遊記·唐三藏被難得救》:“願佛慈悲,早見 文殊 金身,賜我真經,留傳東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西僧》:“相傳山上徧地皆黃金, 觀音 、 文殊 猶生。”
通體
物體全部;全身
通體濕透
底須
何須;何必。 元 許有壬 《摸魚子·和明初韻》詞:“傾緑醑,底須按樂天池上《霓裳》譜!”《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共百年易過,底須愁悶。” 清 孫致彌 《同介修孟游集元夫園居即事抒懷》詩:“遮莫文章供齒頰,底須愁病減腰圍。”
盥手
洗手。古人常以手潔表示敬重。《成具光明定意經》:“讀是經時,先施清浄水,盥手漱口,常令清浄。” 唐 陸龜蒙 《引泉》詩:“焚香禮真像,盥手披靈編。”《資治通鑑·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得大臣章疏,必焚香盥手而讀之。”《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夫人盥手浄了,解開包揭起看時,是古老紙色。” 清 黃景仁 《暮歸北山下》詩:“明朝脫經過,盥手陳江蘺。”
乾隆名句,湧泉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