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缺名二的《五言詩·其六》
全文:
當官自慵懶,不勤判文案。
尋常打酒醉,每日出逐伴。
衙日唱稽逋,佐史打脊爛。
更兼受取錢,差科放卻半。
狂棒百姓死,荒忙怕麥散。
賦斂既不均,曹司即潦亂。
啾唧被人言,御史秉正斷。
除名仍解官,告身奪入案。
宅舍不許坐,錢財即分散。
路人見心酸,傍看罪過漢。
一則恥妻兒,二則羞同伴。
無面還本鄉,諸州且游觀。
參考注釋
除名
把姓名從名冊上除掉,指取消原有資格,除籍
解官
解免官職。 唐 韓愈 《鄭公神道碑文》:“公解官,舉五喪為三墓。” 清 錢謙益 《梅長公傳》:“上心知公材,憐其枉,部議力持之,乃命解官歸里。” 章炳麟 《重刊<甲寅>雜誌題詞》:“ 民國 二年,故人 宋遯初 以議改選死,余亦自 長春 解官歸。”
(1).解送官府。《水滸傳》第二回:“他們直恁義氣!我若拿他去解官請賞時,反教天下好漢們恥笑我不英雄。”
(2).押解稅款、犯人的差官。《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只聽得門外騾鈴亂響,來了一起銀鞘,有百十個牲口,內中一個解官,武員打扮。” 清 洪昇 《長生殿·賄權》:“昨已買囑解官,暫時鬆放。”
告身
古代授官的文憑。《北齊書·傅伏傳》:“ 周 克 并州 ,遣 韋孝寬 與其子 世寬 來招 伏 ……授上大將軍、武鄉郡開國公,即給告身。” 唐 元稹 《為蕭相謝告身狀》:“右,中使某乙至,奉宣進止,賜臣某官告身一通。”《朱子語類》卷一二七:“方圍閉時,降空名告身千餘道,令其便宜補授。”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十:“乃如告身非誥勅,即今文憑類也。”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二:“ 康熙 年間命翰林按官職所掌撰擬告身文字,無須臨事猝辦。”
缺名二名句,五言詩·其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