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玉印

作者:吳全節 朝代:元代

獲玉印原文

瑤瑛篆刻鎮華陽,猶帶宣和雨露香。

玉兔有靈開地藏,金童無意得天章。

九重台上增春色,萬里書中耿夜光。

喜遇明時薦神瑞,三君珍重護宏綱。

詩詞問答

問:獲玉印的作者是誰?答:吳全節
問:獲玉印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獲玉印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吳全節的名句有哪些?答:吳全節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瑤瑛

1.見"瑤英"。

篆刻

刻印章(因印章多用篆文)。比喻精心書寫或作文

和雨

猶細雨。與驟雨相對。《後漢書·西南夷傳·莋都》:“冬多霜雪,夏多和雨。” 宋 范成大 《陰寒終日兀坐》詩:“臘淺得春全未煖,雪慳和雨最難晴。” 明 文徵明 《晚雨飲子重園亭》詩:“芳草滿庭飛燕子,晚涼和雨在梧桐。”

露香

在露天焚香。 宋 周密 《癸辛雜識續集上·霍山顯靈》:“一舟之人,皆分已死。主者露香望空而拜乞命。”《宋史·趙抃傳》:“日所為事,入夜必衣冠露香以告於天。” 林紓 《張貞孝傳》:“ 貞孝 露香告天,請減算以益母壽。”

玉兔

(1)

(2) 月宮裡的兔

(3) 又指月亮

玉兔東升

靈開

古代善琴者。《文獻通考·樂十》:“自古善琴者八十餘家,一十八樣,究之雅度,不過 伏羲 、 大舜 、夫子、 靈開 、 靈和 五等而已。餘皆求意新狀奇,終乖古制,君子不貴也。”

地藏

埋葬於地。《禮記·禮運》:“及其死也,升屋而號……故天望而地藏也。” 鄭玄 註:“地藏,謂葬。”

(1).地下藏物之處;地窖。《管子·度地》:“冬作土功,發地藏,則夏多暴雨,秋霖不止。”《北史·皮景和傳》:“又有 陽平 人 鄭子饒 ,詐依佛道設齋會,用米麪不多,供贍甚廣,密從地藏,漸出餅飯。愚人以為神力,見信於 魏  衛 之間。”

(2).即 地藏菩薩 。 宋  蘇軾 《與李端叔書》:“辱書並示 伯時 所畫 地藏 。某本無此學,安能知其所得於古者為誰何?” 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十六:“請來了便贊。從 觀音大士 , 玉帝 , 地藏 ,到 元始天尊 , 太上老君 。”詳“ 地藏菩薩 ”。

金童

仙人的侍童。 唐 徐彥伯 《幸白鹿觀應制》詩:“金童擎紫藥,玉女獻青蓮。” 宋 蘇軾 《奉敕祭西太一和韓川韻》之二:“玉璽親題御筆,金童來侍天香。” 郭沫若 《高漸離》第三幕:“那些仙人、神人都是百病消除,長生不老,男是金童,女是玉女。”

意得

(1).謂心愿獲償。《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 ﹞起諸侯,並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 元 尚仲賢 《氣英布》第一折:“今 漢王 大敗虧輸, 項王 意得志滿。”

(2).引申為稱心如意,洋洋自得。《南史·袁湛傳》:“家居負郭,每杖策逍遙,當其意得,悠然忘反。” 宋 陳師道 《捕狼》詩:“一狼將四子,二嶺走千羊。意得無前敵,時乖闕後防。” 清 王晫 《今世說·品藻》:“或值徜徉山水之際,時而意得忘言。”

天章

(1).猶天文。指分布在天空的日月星辰等。 宋 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碑》:“公昔騎龍白雲鄉,手抉雲漢分天章。” 清 龔自珍 《擬進蒙古圖志表文》:“仰天章之有爛,測地輿之至賾。”

(2).指帝王的詩文。 南朝 陳 徐陵 《丹陽上庸路碑》:“御紙風飛,天章海溢。” 唐 岑參 《送顏平原》詩:“天章降三光,聖澤該九州。” 王國維 《羅君楚妻汪孺人墓碣銘》:“聲聞於帝,帝曰汝嘉,天章煥爛,綽禊嵯峨。”

(3).泛指好文章。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丹青》:“五章遙降,朱臨墨而大號彰;萬卷橫披,墨得朱而天章煥。”

重台

(1).奴婢的奴婢。 明 陶宗儀 《輟耕錄·重台》:“凡婢役於婢者,俗謂之重臺。”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 交河 某令,蝕官帑數千,使其奴齎還。奴半途以 黃河 覆舟報,而陰遣其重臺攜歸。”

(2).用以比喻同類事物中最低下者。《說郛》卷六九引 宋 趙構 《翰墨志》:“公( 米芾 )效 羊欣 ,而評者以婢比 欣 ,公豈俗所謂重儓者耶。”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四》:“如 白蓮 、 回回 、 色目 ,及吾 閩 三教等項,然皆猥瑣庸劣,無甚見解,此又異端之重儓,而不足與辯者也!”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一:“《甘澤謡》別自有書,今 楊夢羽 所傳,皆從他書抄撮而成,偽本也。或曰: 夢羽 本未出時,已有抄《太平廣記》中二十餘條為《甘澤謡》以行者,則 夢羽 本又贋書中之重儓矣。”

(3).復瓣的花。 唐 韓偓 《妬媒》詩:“好鳥豈勞兼比翼,異華何必更重臺。” 前蜀 毛文錫 《月宮春》詞:“紅芳金蕊繡重臺,低傾馬腦盃。”

(4).指同一枝上開出的兩朵花。 清 趙翼 《牡丹》詩:“最是香魂奇幻處,有時結撰出重臺。”

(5).藥草名。玄參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玄參》。

(6).藥草名。蚤休的別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六·蚤休》:“重臺,三層,因其葉狀也。金綫重樓,因其花狀也。”

春色

(1) 春天的景色

(2) 指臉上的喜色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 * 。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夜光

(1).月亮。《楚辭·天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 王逸 註:“夜光,月也。” 三國 魏 曹植 《芙蓉賦》:“其始榮也,皦若夜光尋 扶桑 ;其揚暉也,晃若九陽出 暘谷 。” 晉 王嘉 《拾遺記·炎帝神農》:“築圓邱以視朝日,飾瑤階以揖夜光。”

(2).星月之光。 唐 張喬 《再題敬亭清越上人山房》詩:“石窗清吹入,河漢夜光流。” 唐 寒山 《詩》之二八一:“白雲朝影靜,明月夜光浮。”

(3).螢火蟲的別稱。 晉 潘岳 《螢火賦》:“翔太陰之玄昧,抱夜光以清游。”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碧碧》:“俾子蛻蜣丸而化為蠽蝒,化腐草而為夜光。”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三·螢火》。

(4).珠名。 晉 葛洪 《抱朴子·祛惑》:“凡探明珠,不於 合浦 之淵,不得驪龍之夜光也;採美玉,不於 荊山 之岫,不得連城之尺璧也。”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南海 有明珠,即鯨魚目瞳,鯨死而目皆無精,夜可以鑒,謂之夜光。” 唐 盧照鄰 《五悲》:“何異夫操太阿以烹小鮮,飛夜光而彈伏翼。” 清 黃鷟來 《贈陳省齋》詩之五:“魚目混夜光,流俗難與伍。”

(5).冠名。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四》:“九星、靈芝、夜光, 上元夫人 冠也。”

明時

(1).闡明天時的變化。《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時。” 孔穎達 疏:“脩治厤數以明天時也。” 南朝 梁 陸倕 《新刻漏銘》:“治歷明時,盈縮之度無準。”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治歷明時之本,固在於此也。”

(2).指政治清明的時代。古時常用以稱頌本朝。《隸續·漢沛相范皮闕》:“嗟痛明時, 仲治 旡年。”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志欲自效於明時,立功於聖世。” 嚴復 《戊戌八月感事》詩:“求治翻為罪,明時誤愛才。”

神瑞

神異的吉兆。《南齊書·樂志》:“ 永明 六年, 赤城山 雲霧開朗,見石橋瀑布,從來所罕覩也。山道士 朱僧標 以聞,上遣主書 董仲民 案視,以為神瑞。”《法苑珠林》卷十四:“所以神形六動,方行七步,五浄雨華,九龍灑水,神瑞畢臻,吉徵總萃。”

三君

(1).指 春秋 時 魯國 宣公 、 成公 、 襄公 三國君。《左傳·襄公五年》:“君子是以知 季文子 之忠於公室也。相三君矣,而無私積,可不謂忠乎?” 明 楊慎 《季文子三思》:“ 季文子 相三君,其卒也無衣帛之妾、食粟之馬,無藏金玉,無重器備, 左氏 侈然稱之。”

(2).三個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東漢 竇武 、 劉淑 、 陳蕃 。《後漢書·黨錮傳序》:“ 竇武 、 劉淑 、 陳蕃 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蔡伯喈 評之曰: 陳仲舉 彊於犯上, 李元禮 嚴於攝下。犯上難,攝下易, 仲舉 遂在三君之下, 元禮 居八俊之上。” 清 王晫 《今世說·德行》:“時論其( 嚴顥亭 )名,在三君八俊之間。”

(3).三個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東漢 陳寔 及其子 陳紀 、 陳諶 。《後漢書·陳紀傳》:“弟 諶 ,字 季方 ,與 紀 齊德同行,父子並著高名,時號三君。” 唐 張說 《中書令逍遙公墓志銘》:“公( 韋嗣立 )考侍中,為國元輔,兄 承慶 ,當代齊名。鹹以令德,繼和金鼎; 扶陽 二相, 陳氏 三君,復追美矣。”

(4).指 明 末東林黨的 趙南星 、 鄒元標 和 顧憲成 。見《明史·趙南星傳》。

(5).指三茅君。 唐 陸龜蒙 《閒居雜題·飲岩泉》詩:“已甘 茅洞 三君食,欠買 桐江 一朵山。”詳“ 三茅君 ”。

珍重

(1) 重視;愛惜

珍重兩國的團結

(2) 保重身體

臨別時互道珍重

負載珍重。——唐· 李朝威《柳毅傳》

宏綱

大綱;主旨。《書序》:“芟夷煩亂,剪截浮辭,舉其宏綱,撮其機要。”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略其小術,包其大體,振溫良之逸步,得毗贊之宏綱。” 明 方孝孺 《傳經齋記》:“世之稱治者,二帝三王而已。其詳不可得而知,宏綱 * ,所以相傳而不泯者,惟群經之存是賴。” 清 顧炎武 《日知錄·隕石於宋五》:“《公》《穀》二傳,相傳受之 子夏 ,其宏綱大指,得聖人之深意者,凡數十條。”

詩詞推薦

獲玉印原文_獲玉印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