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楊維楨的《劉節婦》
全文:
大江東流接混茫,金山焦山郁相望。
鐵瓮長城北枕江,中有三槐節婦堂,壁立萬仞之高岡。
自別母氏歸劉郎,中朝瓊樹摧秋霜。
玉琴不奏雙鴛鴦,玉笙不吹雙鳳凰。
絡緯夜啼月上房,燭光照淚垂汪汪。
紡績給朝莫,群雛忽成行。
生處同室居,死期同其藏。
新阡種松三尺強,黛色已見參天長。
流脂入地成琥珀,終夜吐焰如丹光。
揚雄與馮道,不異燕趙倡,食君之祿而弗與國同存亡。
嗚呼,節婦之德不可量。
節婦之發白於雪,節婦之心化為鐵。
我歌為繼柏舟詩,門戶他年耀旌節。
參考注釋
鐵瓮
見“ 鐵瓮 ”。
亦作“ 鐵瓮 ”。1.堅固的瓮城。比喻強盛的國勢。 唐 秦韜玉 《陳宮》詩:“金城暗逐歌聲碎,鐵瓮潛隨舞勢休。”參見“ 瓮城 ”。
(2).指 鐵瓮城 , 京口 (今 江蘇 鎮江 ) 北固山 前的一座古城。為 三國 時 孫權 所築。 唐 杜牧 《潤州》詩之二:“城高 鐵瓮 橫強弩,柳暗朱樓多夢雲。” 馮集梧 註:“原註:‘ 潤州 城, 孫權 築,號為 鐵瓮 。’《演繁露》:‘ 潤州 城古號 鐵瓮 ,人但知其取喻以堅而已,然瓮形深狹,取以喻城,似為非類。 乾道 辛卯,予過 潤 , 蔡子平 置燕於 江 亭,亭據郡治前山絶頂,而顧子城雉堞緣岡,彎環四合,其中州郡諸廨在焉,圓深之形,正如卓瓮,予始知喻以為瓮者,指子城也。’” 元 薩都剌 《還京口》詩:“城高 鐵瓮 江山壯,地接 金陵 草木凋。” 殷孟倫 朱廣祁 校正引 明 陳沂 《南畿志》:“ 吳 時已自為京城,復築子城,固以甓,號為 鐵瓮 。” 清 洪昇 《過京口作》詩:“北南形勝地, 鐵瓮 此堅城。”
長城
(1) 中國古代的偉大工程,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河北山海關,全長6700公里。公元前3世紀秦統一中國後,聯結戰國時燕、趙、秦之城並延長,始成長城。長城不但是中國最重要的歷史文物,而且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
(2) 堅不可摧的力量或防禦物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枕江
臨江。 唐 李商隱 《因書》詩:“絶徼南通棧,孤城北枕江。” 宋 王禹偁 《寄獻潤州趙舍人》詩:“ 南徐 城古樹蒼蒼,衙府樓臺盡枕江。”
中有
即中陰。《俱舍論·分別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應至處,故中有非生。”《大乘義章》卷八:“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四講:“ 犢子 主張有‘中有’(‘生有’與‘死有’之間的狀態),此論也有‘中間涅槃’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詳“ 中陰 ”。
三槐
(1).相傳 周 代宮廷外種有三棵槐樹,三公朝天子時,面向三槐而立。後因以三槐喻三公。《周禮·秋官·朝士》:“面三槐,三公位焉。” 晉 葛洪 《抱朴子·備闕》:“故 姜牙 賣魚無所售而見師於 文 武 ; 蔣生 憒慢於百里而獨步於三槐。”《陳書·周迪傳》:“位等三槐,任均四岳。” 明 王世貞 《鳴鳳記·花樓春宴》:“四美二難真際會,九棘三槐盡我儔。” 清 錢謙益 《祖九詔》:“蔚矣三槐之事業,再世有聞。”
(2). 宋 王祐 嘗手植三槐於庭,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後其子 旦 果入相,天下謂之三槐 王氏 。見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八。世因以“三槐”為 王氏 之代稱。
節婦
舊指堅守節操,丈夫死後不再改嫁的婦女
壁立
(1) 像牆壁一樣陡立
岸土赤而壁立。——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2) 比喻家中空無所有
家徒壁立
高岡
高的山脊。《詩·周南·卷耳》:“陟彼高岡,我馬玄黃。” 鄭玄 箋:“山脊曰岡。” 唐 韓愈 《岐山下》詩之一:“昔 周 有盛德,此鳥鳴高岡。”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六》:“蓋西北有高岡一支,垂而東南下。”
楊維楨名句,劉節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