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元肇的《送杜守》
全文:
一麾長嘯靜邊陲,丹詔飛催上玉墀。
送別莫辭行路遠,感恩深是到州時。
名垂峴首山能重,誓指江流水自知。
他日登臨見遺愛,太平樓外柳絲絲。
參考注釋
他日
(1) 將來;來日,將來的某一天或某一時期
他日見於王。——《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驢一鳴。——《戰國策·魏策》
他日不忘老人芋。——清· 周容《芋老人傳》
願他日得志。
(2) 以往;昔日
登臨
登山臨水或登高臨下,泛指遊覽山水
南望彭澤、 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見遺
被遺棄。《南史·楊公則傳》:“昔 廉頗 、 馬援 以年老見遺,猶自力請用。” 唐 李頎 《不調歸東川別業》詩:“寸祿言可取,託身將見遺。”
贈送給我。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玉壺遐覽三》:“近有 張生 者, 晉 司馬華 九世孫,不遠千里,以 孔子 木履一枚見遺,雲傳寶已二百年。”
太平
社會安定
安於太平之樂。——宋· 蘇軾《教戰守》
絲絲
(1).形容纖細之物。猶言一絲一絲。 唐 司空圖 《燈花》詩之一:“ 蜀 柳絲絲羃畫樓,窗塵滿鏡不梳頭。” 宋 蘇軾 《三月二十日開園》詩之三:“鬱鬱蒼髯真道友,絲絲紅蕚是鄉人。” 明 文徵明 《素髮》詩:“素髮絲絲不滿梳,衰容覽鏡已非吾。” 聞一多 《紅燭·李白之死》:“月兒初還在池下絲絲柳影后窺看,像沐罷的美人在玻璃視窗晾發一般。”
(2).形容細微的感覺。猶一些、一點。 宋 蘇軾 《江上值雪效歐陽體》詩:“江空野闊落不見,入戶但覺輕絲絲。” 劉半農 《靜》詩:“他倆已經麻木,不再覺得兩邊肋脅下一絲絲的噏著痛了。”
(3).象聲詞。 茅盾 《子夜》七:“車子已經開進他家的大門,車輪在柏油路上絲絲地撒嬌。” 管樺 《二十八宿》:“油燈絲絲地燒著,燈光里飄動著抽菸的煙霧。”
釋元肇名句,送杜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