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汝錫的《壽周侍講》
全文:
我聞仙翁山,秀色媚崗嶺。
昔人已仙去,飛步凌絕頂。
世緣磨不盡,一念墮塵境。
先生豈其人,骨相倍清整。
神鍾金莖秀,氣與霜月冷。
詞源倒三峽,筆力扛九鼎。
書林知幾年,文字浩千頃。
談經動旒纊,屢被前席請。
當隨鳳閣班,徑步花磚影。
胡為罷勸講,禁幄出揚秉。
一麾眇淮甸,素髮欲隨領。
先生謫仙人,壽與龜鶴等。
富貴要長年,功名看晚景。
未須嘆淹回,住世日月永。
參考注釋
世緣
俗緣。謂人世間事。 唐 錢起 《過桐柏山》詩:“投策謝歸途,世緣從此遣。” 宋 蘇軾 《次韻絕句各述所懷》之四:“定似 香山 老居士,世緣終淺道根深。” 明 屠隆 《綵毫記·訪道仙翁》:“只是此人未盡世緣,還遭國難,既得真訣,涉世也無妨。”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非道力堅定,多不敢輕涉世緣,恐浸淫而不自覺也。”
不盡
(1)
不完全
不盡合理
(2)
沒有盡頭;不完
感恩不盡
一念
(1).一動念間;一個念頭。 南朝 梁 沉約 《卻出東西門行》:“一念起關山,千里顧兵窟。” 唐 陳鴻 《長恨歌傳》:“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墮下界。” 宋 陸游 《自規》詩:“忿慾俱生一念中,聖賢亦本與人同。”《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你可曉得一念不違天理人情,天地鬼神會暗中呵護,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會立刻不容。”
(2).佛家語。指極短促的時間。《仁王般若波羅蜜經·觀空品》:“九十剎那為一念。” 北魏 曇鸞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注》卷上:“六十剎那為一念。”《翻譯名義集·時分》:“一念中有九十剎那。”
塵境
原為佛教語。佛教以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因稱現實世界為“塵境”。 唐 司空曙 《寄衛明府》詩:“翠竹黃花皆佛性,莫教塵境誤相侵。” 宋 袁褧 《楓窗小牘》卷上:“嘉花名木,類聚區別,幽勝宛若生成,西抵 麗澤 ,不類塵境。” 李廣田 《<聞一多選集>序》:“而這樣的文字,如不是由所謂‘詩境’拉向‘塵境’,不是在思想上向現實突進了一步,是不可能出現的。”
陳汝錫名句,壽周侍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