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雜言》
全文:
檐前懸鐸,毀以聲鳴。
堂中秉燭,消以膏明。
炫名者相軋,斗知者必爭。
謀度於義者斯得,事因於民者可成。
民可近不可下,義正我仁安人。
趨吉無過知足,止謗莫如修身。
聖人存神索至,君子泰而不驕。
河以委蛇故遠,山以陵遲故高。
勿謂何傷,其禍將長。
禍為德根,憂為福堂。
書稱朽索,易著苞桑。
矜矜惴惴兮,吾遑敢康。
參考注釋
秉燭
謂持燭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漢中漾舟》詩:“良會難再逢,日入須秉燭。” 宋 梅堯臣 《送道損司門》詩:“朝看不足暮秉燭,何暇更尋桃與杏。”《三國演義》第七七回:“起坐內室,秉燭看書。”《紅樓夢》第一一四回:“丫頭秉燭伺候。”
膏明
膏火照明。語出《漢書·龔勝傳》:“薰以香自*燒,膏以明自銷。”謂薰草因有香氣而招致焚燒,膏火因能照明而招致銷毀。後多以“膏明”喻人因有所為而自招其禍。 唐 孟郊 《吊元魯山》詩之五:“血誓竟訛繆,膏明易煎蒸。” 唐 白居易 《歲暮》詩:“膏明自爇緣多事,雁默先烹為不才。” 唐 溫庭筠 《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僕射》:“木直終難怨,膏明只自煎。”參見“ 膏火自煎 ”。
乾隆名句,雜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