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再題廓然大公八景·其二·規月橋》
全文:
跨水為橋如半璧,映波卻似月規圓。
謝莊未足知全體,朏魄煩辭著賦篇。
參考注釋
謝莊
(421-466)南朝宋文學家。字希逸,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官至金紫光祿大夫。能詩、賦,所作《月賦》為南朝詠物寫景小賦的代表作。明人輯有《謝光祿集》。
未足
(1).不足,不能。《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舂陵 去 宛 三百里耳,未足為功。”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引》:“今所撰諸書,盛行海內,大而穹宇,細入肖翹,耳目八埏,靡不該綜。即 惠施 、 黃繚 之辯,未足侈也。”
(2).猶言算不得。《太平廣記》卷八七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支遁》:“ 遁 幼時,嘗與師共論物類,謂鷄卵生用,未足為殺,師不能屈。”
全體
(1) 整個身體
全體炙之
(2) 指事物的全部
全體工作人員
全體演員
(3) 指某一集體中的全部人員
影響全體
朏魄
(1).新月的月光。亦用為農曆每月初三日的代稱。 晉 庾闡 《海賦》:“朏魄昏微,乍明乍沒。”《文選·顏延之<應詔讌曲水作詩>》:“朏魄雙交,月氣參變。” 李善 註:“朏魄雙交,謂三日也。凡朏魄之交,皆在月三日之夕。” 宋 吳自牧 《夢粱錄·浙江》:“是故隨日而應月,依陰而附陽,盈於朔望,消於朏魄,虛於上下弦,息於輝朒,故潮有大小焉。”
(2).猶月形。借指月亮圓缺明暗的變化。《新唐書·歷志三下》:“日,君道也,無朏魄之變;月,臣道也,遠日益明,近日益虧。”
(3).借指月亮。 宋 梅堯臣 《寄維陽許待制》詩序:“主人持出紫石屏,上有朏魄桂樹婆娑而枝虬。”
乾隆名句,再題廓然大公八景·其二·規月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