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至日方澤禮成述事原文
祭服惟黃即大裘,矩旋方澤結方丘。
權輿觀法遵羲頊,應節陳禋式夏周。
陟降於昭鹹侑食,安貞之吉久蒙庥。
通宵渥雨資長養,斂錫欽敷惠愷流。
詩詞問答
問:北至日方澤禮成述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北至日方澤禮成述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北至日方澤禮成述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六十六
2. 時竟夕甘膏稠浹秋苗向榮比質明將事沾灑尚濃因命加賚陪位執事諸臣及番值校尉除道步軍等有差
參考注釋
祭服
古代祭祀時所穿的禮服。歷代形制有異。《周禮·天官·內宰》:“中春,詔後,帥外內命婦始蠶於北郊,以為祭服。” 賈公彥 疏:“《禮記·祭義》亦云:蠶事既畢,遂朱緑之,玄黃之,以為祭服。此亦當染之以為祭服也。”《詩·豳風·七月》“為公子裳” 毛 傳:“祭服,玄衣纁裳。” 孔穎達 疏:“玄黃之色施於祭服。”《國語·周語上》“ 晉侯 端委以入” 三國 吳 韋昭 註:“説云:‘衣玄端,冠委皃,諸侯祭服也。’”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駕詣郊壇行禮》:“南設一大幕次,謂之‘大次’,更換祭服,天平冠,二十四旒,青裳龍服,中單朱舃,純玉佩。”
大裘
(1).古時天子祭天的禮服。《周禮·天官·司裘》:“司裘掌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云:“大裘,黑羔裘,服以祀天,示質。”《周禮·春官·司服》:“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孔子家語·郊問》:“天子大裘以黼之,被袞象天,乘素車,貴其質也。”
(2).大皮衣。 唐 白居易 《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 洛陽 城。” 清 唐孫華 《哭座主玉峰尚書徐公》詩之三:“大裘百丈遮寒士,修綆千尋援溺人。”
方澤
即方丘。古代夏至祭地祇的方壇。因為壇設於澤中,故稱。《廣雅·釋天》:“圓丘大壇,祭天也;方澤大折,祭地也。” 王念孫 疏證引《周禮·春官·大司樂》:“夏日至,於澤中之方邱奏之,若樂八變,則地示皆出,可得而禮矣。” 唐 楊炯 《少室山少姨廟碑》:“圓丘方澤,所以享天神地祇。” 宋 蘇軾 《郊祀奏議》:“當郊之歲,以夏至祀地祇於方澤。”《六部成語·禮部》:“方澤:地壇之祭,掘地為方池,貯水以祭,謂之方澤。”
大澤。方,通“ 旁 ”。《文選·張衡<歸田賦>》:“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邱。” 張銑 註:“方澤,大澤也。”
方丘
古祭地祇之壇。《晉書·武帝紀》:“並圜丘、方丘於南北郊,二至之祀合於二郊。” 宋 王安石 《議郊祀壇制》:“天陽而動,地陰而靜,故祭於澤中之方丘。”
權輿
(1).起始。《詩·秦風·權輿》:“今也每食無餘,於嗟乎!不承權輿。” 朱熹 集傳:“權輿,始也。” 三國 魏 曹丕 《登城賦》:“孟春之月,惟歲權輿,和風初暢。” 清 黃宗羲 《<淮安戴氏家譜>序》:“ 武王 克 商 ,封 微子 於 宋 ,七世而曰 戴公 ,此 戴 姓之權輿也。”
(2).萌芽;新生。《大戴禮記·誥志》:“於時冰泮發蟄,百草權輿。”《後漢書·魯恭傳》:“今始夏,百穀權輿,陽氣胎養之時。”《晉書·戴若思傳》:“今天地告始,萬物權輿。”參閱 清 錢大昕 《潛研堂集·答問》。
(3).黃色。參見“ 權 ”。
觀法
(1).觀察法度。《荀子·成相》:“上通利,隱遠至,觀法不法見不視。” 梁啟雄 釋:“他觀察法律問題能在法律範圍以外注意,因此,他所見到的事物能遠達,深入到常人看不到的境域。”
(2).佛教語。指觀心。參閱 唐 湛然 《止觀大意》。
應節
(1).應合節拍。《列子·湯問》:“巧夫,顉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又指蝦蟆及諸行蟲燕雀之屬,使舞,應節如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
(2).適應節令。《後漢書·郎顗傳》:“王者崇寬大,順春令,則靁應節,不則發動於冬,當震反潛。” 三國 魏 曹丕 《讓禪令》:“風雨應節,禎祥觸類而見。”
陟降
(1).升降,上下。《詩·大雅·文王》:“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 朱熹 集傳:“蓋以 文王 之神在天,一升一降,無時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孫蒙其福澤,而君有天下也。” 馬瑞辰 通釋:“《集傳》之説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詩曰:‘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監在茲。’此言天之陟降也。《閔予小子》詩曰:‘念茲皇祖,陟降庭止。’《訪落》詩曰:‘紹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 文王 之神亦隨天神為陟降。故曰‘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後因以為祖宗神靈暗中保佑之義。 唐 包佶 《祀雨師樂章·迎神》:“陟降左右,誠達幽圓。” 宋 陳亮 《重華宮正謝表》:“付託得人,爰上 唐 家之壽;陟降在帝,孰知 文後 之聲!” 清 唐孫華 《石鼓歌》:“ 尼父 尊 周 本素志,陟降或有神靈游。”
(2).猶往來。 唐 柳宗元 《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鄭序》:“今則囊如懸罄,傭室寓食。方將適千里求仁人,被冒畏景,陟降棧道。”《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天聖五年》:“大禮史 王曾 言:‘皇帝執玉被袞,酌獻七室,而每室奏樂章,恐陟降為勞,請節宮架之奏。’” 王國維 《觀堂集林·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古又有陟降一語,古人言陟降猶今人言往來,不必兼陟與降二義。”
(3).謂中晷影的長短變化。《新唐書·歷志三上》:“中晷長短,謂之陟降。景長則夜短,景短則夜長。積其陟降,謂之訊息。”
侑食
(1).勸食,侍奉尊長進食。《周禮·天官·膳夫》:“以樂侑食……卒食,以樂徹於造。” 鄭玄 註:“侑,猶勸也。”《禮記·玉藻》:“凡侑食,不盡食。” 孔穎達 疏:“明侍君之食,因明凡人相敵為食之禮……此明勸食於尊者之法。”
(2).指祭祀中為先人助歆享酒食之興。《儒林外史》第三七回:“ 金東崖 贊:‘行侑食之禮。’ 遲均 、 杜儀 又從主祭位上引 虞博士 從東邊上來,香案前跪下。 金東崖 贊:‘奏樂。’堂上堂下樂聲一齊大作。”
(3).侑祠。附祭。 宋 蘇軾 《議富弼配享狀》:“國朝祖宗以來皆以名臣侑食清廟。” 清 昭槤 《嘯亭續錄·超勇親王》:“庚午,王薨於軍……上惋惜之,命配享太廟及賢良祠。外藩得預侑食者,惟王一人,蓋異數也。”參見“ 侑祠 ”。
安貞
靜而正。語本《易·坤》:“安貞吉……《彖》曰: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漢 蔡邕 《上封事陳政要七事》:“坤為地道,《易》稱安貞,陰氣憤盛,則當靜反動。” 唐 楊炯 《盂蘭盆賦》:“上寥廓兮法天,下安貞兮象地。”
通宵
通夜;整個夜晚
玩個通宵
長養
(1).撫育培養。《荀子·非十二子》:“長養人民,兼利天下。” 漢 仲長統 《理亂篇》:“安居樂業,長養子孫,天下晏然。” 清 薛福成 《顧貞女傳》:“ 貞女 撫之,如撫 福基 ,長養教誨,以至成人。”
(2).長大;生成。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南中志》:“破之,得一男兒,長養有才武。”《敦煌曲子詞·嘆五更》:“一更初,自恨長養枉生軀,耶孃小來不教授,如今爭識文與書。” 李廣田 《山水》:“他們猜想那塊石頭的來源,他們說那是從什末山嶽里采來的,曾在什末深谷中長養,為幾千萬年的山水所沖洗,於是變得這末滑,這末圓,又這末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