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關槐霜林秋色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關槐霜林秋色原文

疊巘隆崇嶔且嵜,丹黃萬樹簇籠枝。

或能策馬尋幽耳,未可停車坐看之。

錦繡雲過傳甫句,精神家法自仝師。

如斯粉本仝艱得,知得木蘭扈蹕時。

詩詞問答

問:題關槐霜林秋色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關槐霜林秋色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關槐霜林秋色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九十二

2. 謂關仝

參考注釋

疊巘

重迭的山峰。 南朝 宋 謝靈運 《晚出西射堂》詩:“連障疊巘崿,青翠杳深沉。” 唐 駱賓王 《秋日山行簡梁大官》詩:“攢峯銜宿霧,疊巘架寒煙。” 宋 范成大 《題畫卷》詩之一:“君看疊巘雲容變,又有中宵雨意生。”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岡東錄》:“伏流既洄,萬石乃出。崖洞盤鬱,散作疊巘。”

隆崇

(1).高聳貌。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濟水》:“ 召公 大賢,猶舍甘棠,區區小國,而臺觀隆崇,驕盈於世。”

(2).指高聳的山峰。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黔游日記二》:“從嶺塢升降,五里,有一、二家在南隴下,為 保定舖 。從其側西上嶺,漸陟隆崇。”

(3).尊崇,優厚。《後漢書·郎顗傳》:“陛下宜加隆崇之恩,極養賢之禮,徵反京師,以慰天下。”

(4).推崇;器重。《後漢書·李固傳》:“ 瓊 ( 黃瓊 )久處議郎,已且十年,眾人皆怪始隆崇,今更滯也。” 李賢 註:“隆,高也。崇,重也。”《三國志·蜀志·費詩傳》:“今 漢王 以一時之功,隆崇於 漢升 ,然意之輕重,寧當與君侯齊乎!” 宋 曾鞏 《開府儀同三司制》:“所以隆崇大臣,古今之通判也。”

(5).興盛。《世說新語·輕詆》“ 安固 者, 高柔 也” 劉孝標 注引 晉 孔統 《柔集敘》:“ 柔 家道隆崇。” 明 袁宏道 《與龔惟長先生書》:“尊家道隆崇,百無一闕,歲月如花,樂何可言。” 郭沫若 《十批判書·韓非子的批判》:“教化是隨時運而進展的,禮樂行政以 周 代為隆崇。”

(6).崇高,高超。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以謂足下資性卓絶,造德隆崇,出之淵淵,等輩鹹伏。”

(7).重大。 郭沫若 《蘇聯紀行·六月二十二日》:“本領未免太低,責任又過於隆崇,赤手空拳,有誰能鼓舞我的餘勇?”

丹黃

(1).赤黃色。《周髀算經》卷上:“青黑為表,丹黃為里。” 宋 朱熹 《奉同尤延之提舉廬山雜詠·溫湯》:“誰燃丹黃燄,爨此玉池水。”

(2).舊時點校書籍用朱筆書寫,遇誤字,塗以雌黃,故稱點校文字的丹砂和雌黃為丹黃。 清 趙翼 《偶書》詩:“老尚手一編,丹黃勘不置。”《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小姐﹞每日丹黃爛然,蠅頭細批。” 清 黎庶昌 《<續古文辭類纂>序》:“ 宋 元 明 以來,品藻詩文,或加丹黃,判別高下,於是有評點之學。”

樹簇

樹木叢生。 唐 項斯 《李處士道院南樓》詩:“樹簇孤汀眇,帆攲積浪間。” 唐 薛能 《望蜀亭》詩:“樹簇煙迷 蜀 國深,嶺頭分界戀登臨。”

策馬

用馬刺抽打馬

尋幽

(1).尋求幽勝。 唐 李商隱 《閒遊》詩:“尋幽殊未極,得句總堪夸。” 宋 歐陽修 《和游午橋莊》:“曉壇初畢祀,弭蓋共尋幽。”

(2).探究深奧的事理。《北史·楊伯醜傳》:“時有 張永樂 者,賣卜京師, 伯醜 每從之游。 永樂 為卦有不能決者, 伯醜 輙為分析爻象,尋幽入微。”

未可

不可

停車

(1) 按正常時刻錶停留(如搭運或卸下乘客);車輛停止行駛

(2) 停放車輛

此處不許停車!

(3) 機器停止轉動

機器停車了,快找人來修理

坐看

(1).猶行看,旋見。形容時間短暫。 唐 李白 《古風》之二六:“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唐 杜甫 《鳳凰台》詩:“坐看彩翮長,縱意八極周。”

(2).謂旁觀而無行動。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三章第一節:“ 張清 對部下說:‘上將掌握兵權,坐看我們危急而不救,一定已有異心。’”

錦繡

色彩鮮艷,質地精美的絲織品,比喻事物的美好

錦繡山河

精神

(1) 指意識、思維、神志等

精神為之。——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復舊。——《聊齋志異·促織》

(3) 指內容的實質所在;主要的意義

譯者沒有體會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飽滿

(5) 活躍;有生氣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撓之精神。——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犧牲精神。

家法

(1) 家長統治本家或本族人的法度

聖賢家法。——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2) 家長責打家人或孩子的用具

如斯

如此。《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奇謔三·代死失火》:“苟謂事事如斯,吾未之信矣。” 郭沫若 《黃山之歌》:“ 峨眉 號稱天下秀,不知是否信如斯。”

粉本

(1).畫稿。古人作畫,先施粉上樣,然後依樣落筆,故稱畫稿為粉本。 唐 韓偓 《商山道中》詩:“卻憶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畫有工夫。” 宋 蘇軾 《閻立本職貢圖》詩:“粉本遺墨開明窗。” 王十朋 集註:“ 唐明皇 令 吳道子 往貌 嘉陵 山水,回奏云:‘臣無粉本,並記在心。’” 元 夏文彥 《圖繪寶鑑》卷一:“古人畫稿謂之粉本,前輩多寳蓄之;蓋其草草不經意處,有自然之妙。 宣和 、 紹興 所藏粉本,多有神妙者。” 清 方薰 《山靜居畫論上》:“畫稿謂粉本者,古人於墨稿上加描粉筆,用時撲入縑素,依粉痕落墨,故名之也。”

(2).指圖畫。 清 納蘭性德 《金縷曲》詞:“ 麟閣 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歸矣。如斯者古今能幾?” 清 曹寅 《寄姜綺季客江右》詩:“九日籬花猶寂寞, 六朝 粉本漸模糊。” 繆鴻若 《題擔當和尚畫冊》:“休嫌粉本無多剩,寸土傷心下筆難。”

(3).比喻底本、基礎等。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音律》:“曲譜者,填詞之粉本,猶婦人刺繡之花樣也。” 清 唐孫華 《宋堅齋刑部齋中觀南巡圖恭紀》詩:“退思此事實創舉,豈有粉本供師資。”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二篇:“至謂作者搜采異聞,乃設煙茗於門前,邀田父野老,強之談説以為粉本,則不過委巷之談而已。”

知得

(1).知所獲取。《易·乾》:“‘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喪。”

(2).謂彼此投契。 晉 陶潛 《晉故征西大將軍孟府君傳》:“﹝ 孟嘉 ﹞及歸,遂止信宿,雅相知得,有若舊交。” 明 李贄 《四書評·孟子·萬章下》:“知得方是友得,所以相知難也。”

(3).曉得。 宋 張元乾 《柳梢青》詞:“入戶飛花,隔簾雙燕,有誰知得。”《醒世恆言·赫大卿遺恨鴛鴦絛》:“﹝ 蒯三 ﹞卻又知得恁般詳細。必定是我菴中有人走漏訊息,這奴狗方纔去報新聞。” 清 董均 《鵲踏枝》詞:“客里亦家家亦客,近來心緒誰知得。”

木蘭

(1) 一種落葉喬木,葉子互生,倒卵形或卵形,花大,外面紫色,裡面白色,果實是彎曲的長圓形。花蕾供藥用

(2) 這種植物的花。也叫“辛夷”或“木筆”

扈蹕

隨侍皇帝出行至某處。蹕,指帝王的車駕或行幸之處。 唐 韋嗣立 《上巳日祓禊渭濱應制》詩:“乘春祓禊逐風光,扈蹕陪鑾 渭 渚傍。”《舊五代史·世襲傳·李茂貞》:“ 朱玫 之亂, 唐僖宗 再幸 興元 , 文通 扈蹕 山南 ,論功第一。” 宋 陸游 《龍興寺吊少陵先生寓居》詩:“扈蹕老臣身萬里,天寒來此聽江聲。” 清 龔自珍 《滿江紅·代家大人題蘇刑部<塞山奉使卷子>》詞:“我亦高秋三扈蹕,穹廬落日鞭絲驟。”

詩詞推薦

題關槐霜林秋色原文_題關槐霜林秋色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