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大謠原文
小忙大閒日逐天,小輸大受海納川。
小積大餘日成年,小往大來愚避賢。
小失大得姑與旃,小懲大戒福小人。
小黠大痴螳捕蟬,小重大輕衡與權。
小損大益自上蠲,小憂大樂日惕乾。
詩詞問答
問:小大謠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小大謠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三十四
2. 葉
參考注釋
日逐
(1). 匈奴 王號。後亦以泛稱古代北方少數民族首領。《漢書·匈奴傳上》:“﹝左賢王﹞病死,其子 先賢撣 不得代,更以為日逐王。日逐王者賤於左賢王。”《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今聖德隆盛,威靈外覆,日逐舉國而歸德,單于稱臣而朝賀。” 呂向 註:“日逐、單于,皆 匈奴 名。” 明 張居正 《擬唐回鶻率眾內附賀表》:“丹書錫誓,既崇日逐之封;赤芾疏榮,仍懋秩訾之賞。”
(2).每天。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銷恨花》:“帝與 貴妃 日逐宴於樹下。” 元 無名氏 《盆兒鬼》第三折:“你如今多大年紀?日逐柴米,是那個供給你?”《儒林外史》第一回:“﹝ 王冕 ﹞就買幾本舊書,日逐把牛拴了,坐在柳陰樹下看。”
大受
承擔重任;委以重任。《論語·衛靈公》:“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朱熹 集註:“受,彼所受也。蓋君子於細事未必可觀,而材德足以任重。” 宋 王安石 《舉呂公著自代狀》:“其器可以大受,而退然似不能言。”《明史·俞大猷傳》:“節制精明,公不如 綸 。信賞必罰,公不如 戚 。精悍馳騁,公不如 劉 。然此皆小知,而公則堪大受。”
海納
(1).喻容受量大。《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形器不存,方寸海納。” 李周翰 註:“方寸之心,如海之納百川也。言其包含廣也。”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序:“太史聽鼓而論功,司馬張旃而賞獲。上則雲布雨施,下則山藏海納。” 唐 范攄 《雲溪友議》卷中:“ 韓公 曰:‘史官,國之樞機也。其如海納之醉乎?’”
(2).謂廣泛採納。 唐 陸贄 《興元論續從賊中赴行在官等狀》:“輟沐吐哺,虛襟坦懷;海納風行,不疑不滯。”
成年
(1) 到了成人的年齡;到了成熟的時期
成年男子
(2) 完全成熟的
成年獅子
小往大來
(1).指陰暗面逐漸消逝,光明面逐漸增長。《易·泰》:“泰,小往大來,吉、亨……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清 侯方域 《擬思宗改元廷臣謝表》:“此陰消陽長之日,實小往大來之期。”
(2).借喻商人以微本牟取暴利。
避賢
猶讓賢。 晉 葛洪 《抱朴子·知止》:“告退避賢,潔而且安。”《北齊書·文宣帝紀》:“靜言大運,欣於避賢,遠惟 唐 虞 禪代之典,近想 魏 晉 揖讓之風。” 唐 包佶 《酬於侍郎湖南見寄十四韻》:“避賢方有日,非敢愛微躬。”
大戒
(1). * 則。《莊子·人間世》:“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於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是之謂大戒。” 成玄英 疏:“戒,法也。”
(2).重要的鑑戒。 晉 袁宏 《後漢紀·章帝紀》:“ 秦 以酷急亡, 王莽 亦以苛法自滅,臣以為大戒。”
(3).佛教語。即具足戒。僧尼所受戒律之稱。 中國 漢族僧尼依據《四分律》受戒,比丘戒有250條,比丘尼戒有348條。
小人
(1) 〈方〉
(2) 指子女
養這么一個小人就讓夫妻倆夠操勞的了
(3) 小孩兒
小黠大痴
好弄小聰明而實際上很愚笨。 唐 韓愈 《送窮文》:“驅我令去,小黠大痴。” 宋 黃庭堅 《寺齋睡起》詩:“小黠大痴螳捕蟬,有餘不足夔憐蚿。”《宋史·陳良翰傳》:“ 思退 ( 湯思退 )庸狡,小黠大痴,將誤國。”
重大
作用、意義等比較大而重要
我們簡樸的鄉村生活的重大變化
重大之責任。——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小損
(1).病疾稍愈。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周伯仁 為吏部尚書,在省內,夜疾危急。時 刁玄亮 為尚書令,營救備親好之至,良久小損。”《宋書·劉道濟傳》:“吾疾久,汝等扶侍疲勞。今既小損,各聽歸家休息,喚復還。”
(2).小的損害。《三國志·魏志·曹爽傳》“於是收 爽 羲 ……等,皆伏誅,夷三族”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我之有 斐 ( 丁斐 ),譬如人家有盜狗而善捕鼠,盜雖有小損,而完我囊貯。”
(3).稍微減少。《續資治通鑑長編·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 張齊賢 等言:‘ 太乙 ,五帝之佐,天神之至貴者也。請用祭天之禮,殺其半又小損之。’”
大樂
古代指典雅莊重的音樂。用於帝王祭祀、朝賀、燕享等典禮。《禮記·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 漢 徐幹 《中論·治學》:“大樂之成非取乎一音。” 唐 皮日休 《憂賦》:“大樂既沒,淫聲是起。”
(1).極大的快樂。《二程語錄》卷二:“ 孟子 言萬物皆備於我,須反身而誠,乃為大樂。”
(2).指共同的快樂。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緒言:“徧觀世法,捨大同之道而欲救生人之苦,求其大樂,殆無由也。”
官名。 秦 漢 奉常(太常)屬官有大樂令。 東漢 永平三年改大樂為大予樂,凡國祭祀掌其奏樂及大饗之樂舞。歷代因之。 宋 有大樂令, 元 有大樂署, 明 置神樂觀,亦屬太常。參閱《通典·職官七》、《續通典·職官七》。
日惕
日日警惕、戒懼。《國語·楚語下》:“夫誰無疾眚!能者早除之。舊怨滅宗,國之疾眚也,為之關籥蕃籬而遠備閒之,猶恐其至也,是之為日惕。” 韋昭 註:“惕,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