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君細評寶花紛,只恐鬼神潛聽聞

郭印讀易一首簡劉韶美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郭印的《讀易一首簡劉韶美》

全文:
學易不識日月魂,盲人展轉誤銅盆。
分陰分陽發天秘,羲文孔子同一門。
頭童習之老鬅鬙,熙熙未夢春台登。
一朝索得乾坤蘊,豈但潛龍及履冰。
與君細評寶花紛,只恐鬼神潛聽聞

郭印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郭印與君細評寶花紛,只恐鬼神潛聽聞書法作品欣賞
與君細評寶花紛,只恐鬼神潛聽聞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寶花

亦作“ 寶華 ”。1.珍貴的花。多指佛國或佛寺的花。 南朝 梁 沉約 《齊禪林寺尼淨秀行狀》:“又雲,有兩樹寶華在邊,人來近牀語,莫壞我華。” 隋 江總 《花贊》:“池中寶花,葉覆金沙。”《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若解分明生曉悟,眼前便是寶花開。”

(2).特指牡丹。 宋 袁文 《瓮牖閒評》卷七:“凡花皆以美名褒之,故 宋鹹 《牡丹》詩云:‘寶花初爛欲連枝’,是以牡丹為寶花也。”

鬼神

(1).鬼與神的合稱。《易·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禮記·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喪紀得其哀。” 孔穎達 疏:“鬼神得其饗者,謂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韓愈 《原鬼》:“無聲與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夫古人作書垂後……亦鑒及後人之無賴,故徐引其機,以待有心者之自為覺悟,庶不蹈妄傳之戒,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靈、精氣。《史記·五帝本紀》:“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 張守節 正義:“鬼之靈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記·五帝本紀》:“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張守節 正義:“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雲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人之精氣謂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傳·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見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實嘉賴之,豈唯寡君?”《孝經·感應》:“宗廟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註:“事宗廟能盡敬,則祖考來格。”

(4).指形體與精靈。《禮記·禮運》:“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孔穎達 疏:“鬼謂形體,神謂精靈。《祭義》云:‘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體精靈相會,然後物生。”

(5).古代指天地間一種精氣的聚散變化。《易·繫辭上》:“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韓康伯 註:“盡聚散之理,則能知變化之道。” 孔穎達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為,但極聚散之理,則知鬼神之情狀也。”後世哲學家多以陰陽之變、氣的往來屈伸解釋“鬼神”。 漢 王充 《論衡·論死》:“鬼神,陰陽之名也。陰氣逆物而歸,故謂之鬼;陽氣導物而生,故謂之神。”《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 程頤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跡也。 張子 曰:‘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愚謂以二氣言,則鬼者陰之靈也,神者陽之靈也。以一氣言,則至而神者為神,反而歸者為鬼,其實一物而已。”《朱子語類》卷三:“鬼神只是氣,屈伸往來者氣也。”

聽聞

(1) 聽的活動

駭人聽聞

(2) 指聽到的內容

以廣聽聞

郭印名句,讀易一首簡劉韶美名句

詩詞推薦

與君細評寶花紛,只恐鬼神潛聽聞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