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仇遠的《風雨不出》
全文:
儒宮少公事,閒坐如家居。
閉戶聽風雨,重讀架上書。
豈無借書瓻,小酌勿用沽。
豈無苜蓿盤,園丁送喜蔬。
溪童把釣竿,時得徑雨魚。
採薇拾橡栗,視此已有餘。
懷哉天地恩,不棄無用儒。
舍此將何之,狂士多迷途。
終不如歸田,一蓑溪上鋤。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採薇
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齊 ,反對 周武王 伐 紂 ,曾叩馬而諫。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後,他們“義不食 周 粟”,隱於 首陽山 ,採薇蕨而食,及飢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農 、 虞 、 夏 忽焉沒兮,我安適歸兮?於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 首陽山 。”見《史記·伯夷列傳》。後以“採薇”指歸隱。其歌稱《採薇歌》,後人譜為琴曲,稱《採薇操》,亦省稱《採薇》。見《樂府詩集·瑟曲歌辭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樂府解題》。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願先生委龍蛇之穴,升利見之塗……採薇何足多慕乎?” 唐 王維 《送別》詩:“遂令 東山 客,不得顧採薇。” 宋 王禹偁 《賢人不家食賦》:“當年 漢 殿,猶聞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 ,不見採薇之老。”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梁生》:“而今一發窮無告,不久西山唱《採薇》。”
(1).《詩·小雅》篇名。《〈詩〉序》:“ 文王 之時,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遣戍卒,以守衛中國,故歌《採薇》以遣之。”後遂以“採薇”作調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吳戍橋》詩:“上相歌《採薇》,嚴軍入懸瓠。”
(2).《史記·伯夷列傳》載, 周武王 滅 殷 之後,“ 伯夷 、 叔齊 恥之,義不食 周 粟,隱於 首陽山 ,採薇而食之。”後因以“採薇”指歸隱或隱遁生活。 三國 魏 嵇康 《幽憤詩》:“採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嘯長吟,頤性養壽。” 唐 杜甫 《別董頲》詩:“當念著皂帽,採薇青雲端。”《歸潛志》卷十四引 元 劉肅 詩:“二 陸 不可作,故山歸採薇。”
(3).指亡國。 黃人 《<清文匯>序》:“播佳種於龍野,存國粹於滄桑,以塞麥秀,採薇之痛。”
橡栗
櫟樹的果實。含澱粉,可食,味苦。也叫橡實、橡子、橡果。《莊子·盜跖》:“晝拾橡栗,暮棲木上,故命之曰 有巢氏 之民。” 唐 杜甫 《北征》詩:“山果多瑣細,羅生雜橡栗。” 清 趙翼 《靜觀》詩之二五:“食不如橡栗,衣不如紵麻。”
有餘
(1) 有剩餘
綽綽有餘
(2) 有零
五十有餘
仇遠名句,風雨不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