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屯

軍屯怎么寫好看

軍屯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歷代所行屯田主要形式之一。即軍兵及其家屬所行之屯田。漢文帝十一年(前169)始行屯田法,時為民屯。至武帝元狩四年(前119)以軍兵五、六萬在西北屯田,則為軍屯之始。元鼎六年(前111 ),於上郡(治今陝西榆林東南)、西河(治今內蒙古東勝)、朔方(治今內蒙古杭錦旗北)、河西置田官,以戍卒六十萬實行軍屯。此後,小規模屯田延伸到西域之輪台(今新疆輪台東南)、渠犁(今新疆庫爾勒、尉犁一帶)。昭帝後,西域屯田仍有發展。宣帝時趙充國在金城,元帝時馮奉世在隴西,皆興屯田以備羌。東漢初,始於內行屯田。建武六年(30),因軍屯糧儲增多,詔令停止什一之稅,恢復田租三十稅一如舊制。晉南北朝亦行之。唐代府兵制破壞後軍屯有所擴大。安史之亂後,藩鎮林立,各地駐軍增置不少屯田區,組織士兵生產,由節度使兼理。北宋內地及沿邊州軍行軍屯,然收效不大,如河北屯田,歲入無幾,即豐年所入亦不償所費,故於熙寧四年(1071),悉以其地募民租佃。南宋初,在與金接壤處廣置軍屯,後因得不償費,兩淮江東、湖北和西川關外諸州軍屯,多抽兵回營,以其地召民承佃納租。遼、金均設軍屯以補軍餉。元代軍屯有蒙古軍、探馬赤軍、漢軍、新附軍等各種軍戶,屯田土地主要是官田,尤以荒田曠土為多。明代軍屯即所屯田,屯種者為各衛所軍士。通常邊地軍士三分城,七分屯種;內地軍士二分守城,八分屯種。亦有四六分、五五分,以田地肥瘠、地方沖緩為定。每軍受田五十畝為一分,亦有授田二十、三十、七十以至百畝者。盲給耕牛、農具、種子。洪武初,畝稅一斗。建文四年(1402)規定:每分正糧十二石歸倉,聽本軍自支,餘糧為本衛所官軍俸糧。永樂三年(1405)規定:除每軍歲用十二石正糧外,餘糧以六石為,缺者屯田官軍罰俸,多者賞鈔。正統後,屯田多為勛戚、軍官占奪,屯軍逃亡,邊貯空虛,其制敗壞。清代的軍屯分為八旗官兵及綠營官兵兩種,分別稱為“旗屯”和“衛所屯田”。另有入疆官兵在新疆的屯田,稱為“兵屯”,亦屬此類。參見“屯田”、“旗屯”、“衛所屯田”、“兵屯”。

詞語分解

  • 軍屯的解釋 .指駐屯的軍隊。《前漢書平話》卷上:“朕思之, 陳豨 * ,多因為寡人與 陳豨 軍屯衣甲器物,是他 韓信 執用的物件,以此上仇寡人之寃。” 陳毅 《長相思·冀魯豫道中》詞:“晝趲行,夜趲行,敵偽關防穿
  • 軍的字典解釋 軍 (軍) ū 武裝部隊:軍威。軍服。行(妌 )軍。軍功。軍犬。軍備。軍紀。軍銜。軍閥。軍令狀。異軍突起。潰不成軍。 軍隊的編制單位,是“師”的上一級。 泛指有組織的集體:勞動大軍。 筆畫數:; 部
  • 屯的字典解釋 屯 ú 聚集,儲存:屯糧。屯積。屯聚。 駐軍防守:屯兵。屯墾。屯田(駐軍開墾田地)。 村莊:皇姑屯。屯子(村莊)。 屯 ū 困難:屯蹇(不順利,艱難困苦)。 筆畫數:; 部首:屮; 筆順編號:

歷史知識推薦:宣黨

明萬曆時形成的官僚集團之一。時神宗怠於政事,朝臣互相傾軋,派系之爭愈趨嚴重。萬曆三十八年,國子監祭酒湯賓尹收羅朋徒,干預政務。湯系宣城今安徽宣州人,故名。與昆黨、齊黨、楚黨、浙黨相勾連,專以攻東林為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軍屯歷史

相關歷史

軍屯_軍屯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