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
唐方鎮名。又稱靈鹽、靈武、靈州。唐開元九年 (721) 置,為玄宗時邊防十節度使之一。治所在靈州 (今寧夏吳忠市北)。《舊唐書· 地理志》: “朔方節度使,捍禦北狄,統經略、豐安、定遠、西受降城、東受降城、安北都護、振武等七軍府。” 初期轄境較廣,其後逐漸減縮,長期領有今寧夏地 (不含鹽池縣)。光啟三年 (887) 後為韓遵、韓遜等割據。五代後唐天成四年 (929),為後唐所並。
西漢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約當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至壺口的黃河流域,北括陰山南北,南迄陝西省宜川縣、寧縣一線。東漢建武十一年(35年)廢入并州。
朔方字典分解
朔方的解釋 [north] 北方北方申命和叔,宅朔方,曰 幽都。——《書·堯典》
朔的解釋 朔 shuò 農曆每月初一:朔日。朔望(“朔日”和“望日”)。 始:“皆從其朔”。 北方:朔方。朔漠(北方沙漠地帶)。朔氣。朔土。 筆畫數:10; 部首:月;
方的解釋 方 fāng 四個角都是90暗乃謀噝位蛄雒娑際侵苯撬謀噝蔚牧⑻澹骸模ㄒ喑啤胺階印保!邸 數學上指某數自乘的積:方根。平方。開方。 人的品行端正:方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