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池
即今山西運城市南中條山北麓解池。《漢書·地理志》河東郡安邑縣:“鹽池在西南”;《後漢書·章帝紀》:元和三年(86)八月“幸安邑,觀鹽池”,均即此。西漢武帝置官收其利,鹽利以安邑為首。歷代因之。唐世有五池,以分隸河中府解、安邑二縣,總稱兩池。為各節度使爭奪之地。宋亦分隸安邑、解二縣,各置鹽場二。明分為東、中、西三池,二在安邑縣,一在解州。鹽池西北又有一池,《水經注》謂之“女鹽澤”,唐以後稱“女鹽池”,鹽味不及大池,開元中曾置女鹽監。又生硝,明、清以來稱“硝池”。在舊解州西北。女鹽池西北又有六小池,明、清遇正課不登,常暫開小池澆曬。
鹽池字典分解
鹽池的解釋 [salt pond ] 生產食鹽的鹹水湖
鹽的解釋 鹽 (鹽) yán 無機化合物,一種有鹹味的無色或白色結晶體,成分是氯化鈉,用來製造染料、玻璃、肥皂等,亦是重要的調味劑和防腐劑(有“海鹽”、“池鹽”、“井鹽”
池的解釋 池 chí 水塘,多指人工挖的:池子。水池。池魚之殃(喻因牽連而受到的災禍。亦稱“池魚之禍”)。 湖:池鹽(從鹹水湖採取的鹽,成分和海鹽相同)。 像水池的: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