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通河
會通河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北段即今山東衛河(南運河)、黃河間的運河故道,中段即今黃河至昭陽湖間運河,夏鎮(今山東微山縣)以南至徐州市的南段久已堙塞。始鑿於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起自今山東梁山縣安山西南,北抵臨清市,上接濟州河引汶水北流,下達御河(今衛河),長二百五十餘里,河成命名會通。此後南來漕船無須遠涉渤海,可徑由此河轉御河直達京畿。因其地勢中間高(濟寧市至南旺一帶),南北低,遂在運河上興建攔河石閘,蓄水通航。下迄至正元年(1341)在北起今臨清市南至江蘇徐州市的運道上,建閘二十九座。另有隘船、進水等閘多座,用以抬高水位,控制水量。此後遂將這一段運道包括安山以北的會通河,安山、魯橋間的濟州河,魯橋、徐州市間的泗水,統稱為會通河。但因水源不足,河道時患淺澀,不勝重載,故終元一代,漕糧北運仍以海運為主;末年竟廢棄不用。明初會通河已淤斷約三分之一,永樂九年(1411)命工部尚書宋禮開復。禮用汶上老人白英策,於東平東戴村(今汶上縣東北)築壩,遏汶水南入汶上南旺湖,分流南北濟運;又自汶上袁口開新河於舊河東二十里,北至壽張沙灣接舊河;於沿岸設定安山、南旺、馬場、昭陽四湖為水櫃,“櫃以蓄泉”,西岸設陡門,“門以泄漲”。並陸續增建船閘,至明末會通河全線有閘五十一座。故明代亦稱“閘河”。又為擴大水源,廣引魯中山地西側諸泉入運,資以濟漕,故又有“泉河”之稱。河成,運道暢通,遂罷海運,歲漕四百萬石皆取道於此。其後南段因時遭黃河決流淤填,隆慶、萬曆間於昭陽湖東開新河,自魚台縣南陽鎮至沛縣留城接舊河,長一百四十餘里,湖西舊道漸廢。清代通稱北、中二段舊道及南段新道(明萬曆後期開泇河後,南段新道在夏鎮以下又有不同)為山東運河。清末罷漕運,黃河以北旋歸堙塞,惟黃河以南仍可斷續通航。
會通河圖
詞語分解
- 會通的解釋 .會合變通。《易·繫辭上》:“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 孔穎達 疏:“觀看其物之會合變通。” 宋 葉適 《司農卿詹公墓志銘》:“公立朝,察消長,觀會通,勸發善意,助達陽德。”
- 河的字典解釋 河 é 水道的通稱:河道。河溝。河谷。河流。河灘。河沿。河鮮(供食用的新鮮河魚、河蝦等)。河港。河灣。河網。河運。內河。 特指中國黃河:河套。河防。 指“銀河系”:天河。河漢。 筆畫數:; 部首:氵
歷史知識推薦:臨涇縣
西漢置。治今甘肅鎮原縣東南。屬安定郡。東漢、魏、晉為安定郡治。西魏後廢。隋大業十二年復改湫谷縣置。治今鎮原縣。屬安定郡。唐元和三年築城,移行原州治此。大中三年原州還治平高縣今寧夏固原縣,廣明後又移治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會通河歷史
猜你喜歡
北岩寺的歷史解釋
在今四川達川市西北鳳目擊道存的歷史解釋
莊子田子方子路曰吾子司理參軍的歷史解釋
官名。簡稱司理。北宋清風亮節的歷史解釋
比喻人品格高尚,節操暨陽縣的歷史解釋
晉書地理志作既陽縣。城父縣的歷史解釋
秦置。治今安徽毫州市林憲的歷史解釋
宋平江府吳興人,字景杞天之慮的歷史解釋
同杞人憂天。魯迅而已東捻軍的歷史解釋
見捻軍。陳兆成的歷史解釋
清浙江上虞人,字宜赤宜山的歷史解釋
在今浙江臨海市西。方善財洞的歷史解釋
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區湯原縣的歷史解釋
清光緒三十一年置,屬桓法嗣的歷史解釋
唐初潤州曲阿人。隋末樗櫟散材的歷史解釋
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關內道的歷史解釋
唐貞觀元年分天下為十至人無夢的歷史解釋
主謂至人,道德修養極耶律賢的歷史解釋
即遼景宗。蛇窩泊的歷史解釋
在今山東棲霞縣東南三馬一陽的歷史解釋
明山東新泰人。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