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

沛縣怎么寫好看

沛縣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秦置,屬泗水郡治所即今江蘇沛縣。西漢沛郡東漢沛國南朝宋屬沛北齊廢。隋開皇十六年(596)復置,屬徐州。大業初屬彭城郡。唐屬徐州。金屬滕州蒙古太宗七年(1235)為滕州治,憲宗二年(1252)屬滕州。至元二年(1265)省入豐縣。三年(1266)復置,屬濟州。明初改屬徐州。清屬徐州府乾隆四十六年(1781)河決城陷,移治今縣西南棲山圩。鹹豐元年(1851)河決,城復沒,又遷治夏鎮(今山東微山縣)。十一年(1861)還治今沛縣。民國初屬江蘇徐海道。1927年直屬江蘇省

②南朝宋僑置,為南沛郡治。治所在今安徽天長市西三十里石樑鎮北周改為石樑縣。

③南朝梁僑置(一說北魏置),屬北沛郡。治所在今安徽霍山縣境。後廢。


(1)古縣名。(1)南朝宋僑置,治今安徽省天長市西北石樑鎮。屬南沛郡。北周改石樑縣。(2)南朝梁置,治今安徽省霍山縣境。屬岳安郡。北齊廢。(2)今縣名。在江蘇省西北部、微山湖西岸,與山東省隔湖相望。屬徐州市。面積 1349 平方千米。人口119.4萬。轄15鎮。縣人民政府駐沛城鎮。秦置沛縣,治今址,屬泗水郡。因古有沛澤而得名。《水經注·泗水》:“昔許由隱於沛澤,即是縣也。縣蓋取澤為名。”《元和郡縣誌》徐州沛縣:“取沛澤為縣名。”秦末邦起義後,沛縣父老誅縣令,擁劉邦為“沛公”。漢初,沛縣屬沛郡。隋、唐屬徐州。宋因之。金初屬邳州,後屬滕州。蒙古移滕州來治,州尋廢。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屬濟州,明初還屬徐州。清屬徐州府。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黃河決口淤沒沛城,遂將縣城遷往棲山,歷時七十年。鹹豐元年(1851年)河於蟠龍集決口,洪水又淤沒了建於棲山的沛城;同年將縣城遷往夏鎮,歷時十年。1914年屬徐海道,1927年直屬江蘇省。1949—1952年先後屬山東省台棗專滕縣專署。1952年底屬江蘇省徐州專區,1970年屬徐州地區。為開採沛城底下豐富的煤炭資源,1982年6月,縣城遷南郊。1983年劃歸徐州市。地處黃淮平,地勢西高東低。京杭運河、蘇北堤河、徐沛河、鹿口河、沿河、楊屯河和大沙河流經境內。屬南溫帶半濕潤氣候。農產以小麥、稻、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為主。濱湖平原草灘地盛長蘆葦,蘆葦編織為重要副業。礦產有煤炭、石油、天然氣、石灰石和鐵。大屯煤礦是全國重要優質煤炭生產基地。有採煤、電力、紡織、農業機械、化學、建材、服裝、釀酒、造紙、印刷、皮革等工業。特產黿汁狗肉。徐沛鐵路縱貫縣境南北,徐魚、徐豐公路交叉通過。水路運輸有京杭運河。名勝古蹟有大風歌碑、呂公墓、樊巷、呂布射戟台、華佗廟、棲山漢墓群和泗水亭公園。

詞語分解

  • 沛的字典解釋 沛 è 水勢湍急,行動迅疾的樣子:沛然。沛沛。 充盛的樣子:充沛。豐沛。 有水有草的地方。 跌倒,傾仆:顛沛(挫折困頓)。 古同“旆”,旌旗。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縣的字典解釋 縣 (縣) à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á 古同“懸”。 筆畫數:; 部首:厶; 筆順編號:

歷史地名推薦:秋香江

東江東岸支流。在廣東省東部紫金縣境內。源出縣城東南山峰黎頭寨,向西流至紫金、博羅縣和惠州市惠陽區交界的蘆嵐鄉附近入東江。長千米,流域面積平方千米。富水力資源。下遊河道可通木帆船。兩岸山區林木資源豐富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沛縣歷史

相關歷史

沛縣_沛縣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