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總管

總管

官名。(1)地方高級軍政官員。東魏孝靜帝武定六年(548)始置。西魏亦置。北周孝閔帝即位時,隴右已置總管府。明帝武成元年(559)正式改“都督諸州軍事”為總管,加使持節管理轄區軍政民政,總管之設遂成定製。所轄區域增減無常,一般轄數州,多者可達數十州。隋及唐初因之,刺史下官得承制補授。其品秩分三等:上總管視從二品,中總管視正三品,下總管視從三品。邊鎮大州或置大總管。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改名都督、大都督。遼代北面邊防官、南面軍官有諸兵馬都總管、副總管、五州都總管等;金代諸路總管府設都總管(府尹兼領,正三品)、同知副總管(從四品)、副都總管(正五品),兼掌軍事民政司法。元代諸路設都總管、總管,位次達魯花赤,上路正三品,下路從三品,管理民政。清順治十七年(1660)定駐防江南浙江兩處的“昂邦章京”漢名為總管,為總領當地駐防八旗軍政事務的最高長官,康熙二年(1663)改名“將軍”。熱河、察哈爾、山海關亦曾置,後改置都統、副都統。又,盛京將軍、黑龍江將軍、新疆伊犁將軍、熱河都統、察哈爾都統等屬官有總管(正三品)、副總管(正五品),掌分理營務,率兵駐防,協領軍政事務。(2)軍事統帥。北周、隋及唐初有行軍大總管、行軍總管,為軍隊出征時臨時委派的統帥。唐高祖武德七年(624)諸州總管改名都督後,出征將帥仍稱總管。五代或置。後唐石敬瑭曾任蕃漢馬步軍都總管,為最高軍事統帥。北宋初期軍隊出征置行營都部署、副都部署為統帥,屯駐、駐紮各地的禁軍亦各置都部署、副都部署統領,官位較低、轄區較小、統兵較少者稱部署、副部署,皆臨時委派。後漸成定製,劃定轄區,設於諸路、府、州,由駐地行政長官兼任,管理駐防禁軍屯戍、攻防、訓練、賞罰之事,為軍事差遣,後因避英宗趙曙諱,改稱馬步軍都總管、副都總管、總管、副總管,事權甚重。神宗改制,實行將兵法後,除兼任將官者外,漸成閒職。欽宗時一度設東、南、西、北道都總管,分領四方勤王兵。南宋初、中期仍為閒職,後期在一部分地區復為統兵官。金海陵王正隆六年(1161)攻宋,於諸統制、左右領軍大都督下設三十二總管,各統營兵,冠以神策、神威、神捷、神銳、神毅、神翼、神勇、神果、神略、神鋒、武勝、武定、武威、武安、武捷、武平、武成、武毅、武銳、武揚、武翼、武震、威定、威信、威勝、威捷、威烈、威毅、威震、威略、威軍、威勇等名號。(3)管理專門事務的官員。元代宮廷、兵部工部和各路下皆設,為諸總管府長官,品秩由正三品至從四品不等(參見“總管府”)。清代內務府、理藩院、宗人府、太僕寺、步軍統領衙門等署皆置為屬官,分掌具體事務,如陵寢總管、圍場總管、盤山行宮總管、宗學總管、信炮總管等,員額、品秩不等,為低級官員。滿名“烏赫哩達”。(4)元代後期僧官。文宗至順二年(1331)立諸廣教總管府,置為長官,以僧人充任,分領各地僧尼之政。順帝元統二年罷。(5)清代管理少數民族事務的官員。滿名“烏赫哩達”。設正、副,選各族上層人物充任,在各地駐防將軍、都統、大臣統轄節制下,管本族事務。蒙古之察哈爾、額魯特、明阿特、扎哈沁、烏梁海各部旗,伊犁、黑龍江將軍所屬之錫伯、索倫、達呼爾、鄂倫春、巴爾哈等,皆行其制。(6)總管大臣、總管太監的簡稱。

總管字典分解

總管的解釋 (1) [be in charge of;be responsible for]∶全面管理;主管校內事務一時無人總管(2) [steward]∶舊時富豪人家管理

總的解釋 總 (總) zǒng 聚合,聚在一起:總之。總數。總體。總結。匯總。 概括全部,主要的:總綱。總則。 為首的,最高的:總司令。總裁。總經理。總統。 束系,束頭髮

管的解釋 管 guǎn 吹奏的樂器:管樂器。管弦樂。 圓而細長中空的東西:管道。管線。管見(謙辭,淺陋的見識)。管窺蠡測(從竹管里看天,用瓢量海水,喻眼光狹窄,見識短淺)

看一看:總辦秋審處【歷史官職】

即“秋審處“。

總管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