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鬥爭

抗倭鬥爭怎么寫好看

抗倭鬥爭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十四到十六世紀中國軍民抗擊沿海地區日本海盜集團的鬥爭。十四世紀到十六世紀七十年代是日本南北朝時期和戰國時期,封建諸侯割據,互相混戰。封建諸為了掠奪財富,組織一些封建主、沒落武士、浪人和走私商人,到中國沿海進行海盜活動,史稱“倭寇”。從元末明初,倭寇就時常在我國沿海騷擾,明初重視海防設定,在沿海地區,置築城,水陸設防。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四月,太倉衛指揮僉事翁德衛所軍隊擊敗侵掠蘇州、崇明的倭寇。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遼東總兵都督江領導愛國軍民在遼東望海堝全殲倭寇二千餘人。從此,倭寇不敢再作大規模的侵擾。正統(公元1436年—1449年)以後,明朝政治日趨腐敗,沿海武備廢弛。特別是嘉靖(公元1522年—1566年)時期,嚴嵩當政,沿海倭寇為患達到高潮。江、浙、受害最烈。山東、廣東也被波及。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五月,由漢、壯、苗、瑤等族人民組成的抗倭軍隊,在明朝愛國將領經領導下,大敗倭寇於浙江嘉興王江涇鎮,斬敵二千,是繼望海堝大捷以來的又一次重大勝利。嘉靖三十七年,倭寇攻掠福建長樂,城崩二十餘丈,居民數千人自動列柵拒戰,終於擊敗倭寇。沿海一帶人民奮起抗倭,長江下游沙島上的沙兵,南匯鹽民組織的鹽丁,都力戰有功。在人民抗倭鬥爭的推動下,嘉靖末年,明朝一部分愛國將領如譚綸、戚繼光、俞大猷、劉顯等人在粵、閩、浙等地,領導軍民,屢敗倭寇。其中以戚繼光功績最著。戚繼光(公元1528年——1587年),山東牟平人,嘉靖三十四年調到抗倭前線,經總督胡宗憲推薦,被任為參將,鎮寧波、紹興、台州(今浙江臨海)三府。他見當時衛所軍隊已十分腐敗,毫無戰鬥力,就特地招募浙江義烏的礦夫和農民組成“戚家軍”,經過嚴格訓練,掌握“ * ”的戰術,長短兵器配合作戰,並備有火器。戚家軍英勇善戰,在廣大人民的配合和支持下,嘉靖四十年,平定浙江倭寇,隨後又入閩剿倭,和俞大猷一起,平定福建倭寇。嗣後,俞大猷又在廣東殲滅倭寇。為害二百多年的倭患,最後平息。

詞語分解

  • 抗的解釋 抗 à 抵禦:抗擊。抗爭。抗拒。抵抗。頑抗。 拒絕:抗議。抗上。抗命。抗稅。 對等:抗衡(力量不相上下的對抗)。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鬥爭的解釋 ∶矛盾雙方的衝突,一方力求戰勝另一方 ∶民眾當面批判、控訴 ∶努力奮鬥詳細解釋亦作“鬭爭”。.爭鬥;搏鬥。《韓非子·顯學》:“ 宋榮子 之議,設不鬭爭,取不隨仇,不羞囹圄,見侮不辱,世主以為寬而禮之

歷史事件推薦:侯音兵變

東漢末年宛城今河南南陽兵變事件。曹操連年對外用兵,加重了對農民的剝削。臨近荊州治今湖北襄陽前線的宛城地區人民的力役負擔尤其沉重。建安二十三年公元年十月,宛城守將侯音,據城舉行兵變,並派人與駐守荊州的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抗倭鬥爭歷史

相關歷史

抗倭鬥爭_抗倭鬥爭介紹_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