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侍郎

中書侍郎怎么寫好看

中書侍郎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三國文帝初(220—226)初年設中書省,在長官中書監、令以下有通事郎,後增設中書郎,亦稱中書侍郎,五品。晉朝沿置,員四人,五品。魏、西晉中書監、令承受、宣布皇帝旨意,由侍郎草擬成詔令,呈皇帝批准後頒下。職任機要,地位不高,但頗清貴,多用文學之士,亦為宗室起家(入仕) 之階梯。東晉中書納奏、擬詔出令之職轉歸他省,監、令成為閒職,而以侍郎一員值班西省,分任詔令之起草。一度改稱中書通事郎。十六國多有設立,其中北涼前秦權任頗重,掌管機南朝擬詔出令之職仍歸中書省,但事權悉由中書舍人執掌,侍郎職閒官清,成為諸王起家官,如缺監、令,或亦主持中書省務。宋五品,梁九班,四品,均設四員。梁以功高者一人主省事,成為中書省實際長官。北魏北齊略同,俱設四員。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定為四品上,二十三年改從四品上。北齊從四品,兼管伎樂。隋朝置四員,正四品,隨省改稱內史侍郎、內書侍郎。唐高祖武德三年 (620)復稱中書侍郎,置二員,為中書省次官,參議朝政,傳宣皇帝旨意,審復中書舍人所擬詔敕,處理本省日常公務。亦常加“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職銜,列位宰相,入政事堂 (中書門下) 議政。正四品。代宗大曆二年(767)升正三品。中唐以後中書令常闕,且不輕易授人,中書省事務實由其主持。唐高宗、武則天、玄宗時先後隨省改名西台侍郎、鳳閣侍郎、紫微侍郎等,尋皆復舊。北宋前期為三品寄祿官,多用為宰相階官。神宗元豐(1078—1085)改制後始為職事官,正二品,以尚書右僕射兼任,代行中書令之職,另置一員為中書省次官,參議朝政,管理省務,傳宣詔令,位居執政。南宋罷。遼朝置為南面朝官,任此職者,常加同平章事等銜為宰相。西夏亦置。


官名,三國魏始置,屬中書省,掌協助起草發布詔令。晉沿置,為中書監、令之副,助監令掌尚書奏事。其後,宋、齊、梁、陳、北魏、北齊皆置。隋稱內史侍郎。唐代中書侍郎為正三品,掌貳令之職,朝廷大政皆參與,“臨軒冊命,為使,則持冊書授之。四夷來朝,則受其表疏而奏之;獻贄幣,則受以付有司。其後各代,或置或不置。見《晉書·職官志·中書侍郎》、《宋書·百官下·中書令》、《南齊書·百官志》、《魏書·官氏志》、《隋書·百官上、中、下》、《新唐書·百官二·中書省》、《宋史·職官一·中書省》。

詞語分解

  • 中書的解釋 .皇宮中的藏書。亦特指宮中記事的書。《漢書·儒林傳·孔安國》:“ 成帝 時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為《百兩》徵,以中書校之,非是。” 顏師古 註:“中書,天子所藏之書也。”《後漢書·伏湛傳》:“ 永和
  • 侍郎的解釋 中國古代官名,明清時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長,地位次於尚書兵部侍郎詳細解釋.古代官名。 秦 漢 郎中令的屬官之一。《漢書·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 秦 官,掌官殿掖門戶,有丞。 武帝 太初 元年更

歷史官職推薦:凌室

漢朝宮中藏冰之室。西漢未央宮即有凌室。 漢朝宮中藏冰之室稱凌室。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中書侍郎歷史

相關歷史

中書侍郎_中書侍郎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