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
官制用語。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 (980)殿試,始分進士為甲、乙兩等。太平興國八年,分為三等,稱三甲,其第二等稱二甲。宋朝時每科所分甲數及每甲所取人數皆不固定。太宗端拱元年 (988)、二年取進士皆未分甲,而淳化三年 (992) 御試進士,共錄取進士三百五十三人,第一甲三百零二人,第二甲五十一人,僅分一甲、二甲兩等。以後多分三甲,亦有分五甲時。二甲例賜進士出身。元朝二甲賜進士出身,授正七品官職。明、清時二甲名額多於一甲,但少於三甲,仍賜進士出身,其第一名稱傳臚。二甲中的優秀者可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其餘分至各部、寺擔任主事等中級官員或出任知縣等地方官。
二甲字典分解
二甲的解釋 殿試第二等。《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 何澄 是二甲,選了兵部主事。”《儒林外史》第三六回:“這科就中了進士,殿試在二甲。”參見“ 殿試 ”。
二的解釋 二 èr 數名:一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貳”代)。 雙,比:獨一無二。 兩樣,別的:二話。不二價。 兩 筆畫數:2; 部首:二; 筆順編號:11
甲的解釋 甲 jiǎ 天干的第一位,用於作順序第一的代稱:甲子。花甲(六十歲的人)。 居於首位的,超過所有其它的:甲等。 古代科舉考試成績名次的分類:一甲(名為“進士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