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密使

樞密使怎么寫好看

樞密使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唐代宗永泰(765—766)中始置內樞密使,以宦官為之,掌宮庭奔走,宣傳機詔奏,承受表奏,於內中進呈,若皇帝有所處分,則宣付政事堂及翰林院學士。僖宗時,楊復恭、西門季玄任樞密使,始於堂狀後帖,指揮公事,侵奪宰相之權,地位極重,與兩軍中尉合稱“四貴”。五代後梁太祖開平元年(907)改崇政院使,以士人充任,備顧問、參謀議,出納詔奏,職權與唐略同。後唐莊宗同光元年(923)復舊名,以宰相兼,為樞密院長官,又置樞密院使一人,權侔宰相。後晉高祖天福四年(939)廢,出帝開運元年(944)復置。宋沿置,仍為樞密院長官。太祖建隆三年(962)罷宰相兼任,專掌佐皇帝管理軍政,為國家最高軍事長官,號稱執政,與宰相同執朝政,有發兵之權,無擁兵之重。神宗元豐(1078—1085)改制罷,另置知樞密院其職。南宋高宗紹興七年(1137)復以宰相兼,定為從一品,二十六年又罷。三十二年再令宰相兼,迄宋亡不改。遼北、南樞密院皆設。北院樞密使掌兵機、武銓、群牧之政,領丹軍馬; 南院樞密使掌漢人兵馬之政。西夏樞密院亦設。金朝從一品,掌武備機密之事。元世祖中統四年(1263)置,以皇太子真金兼領。武宗、仁宗、順帝時,皆曾令皇太子兼領。另置知樞密院事為樞密院實際長官。參見“樞密院”。


官名。唐代宗永泰年間始置樞密使,由宦官擔任,掌承受表奏;後干預朝政,甚至廢立君主,至昭宗,盡誅宦官,改由士人擔任。後唐改崇政院為樞密院,改崇政使為樞密使,掌武事。其後宋、遼、金、元皆置樞密使,為樞密院主官,掌軍機國防等兵事。參看“樞密院”條。

詞語分解

  • 樞密使的解釋 官名。 唐代宗 始置,以宦官為之。其後宦官以此干預朝政,甚至廢立君主,至 昭宗 時始改任士人。 五代 、 後梁 改名崇政使, 後唐 復稱樞密使。 宋 代則以之稱樞密院的長官。 明 以後多用為掌管軍事的
  • 樞密的解釋 . * 。 唐 白居易 《得丁私發制書法司斷依漏泄坐丁訴雲非密事請當本罪判》:“如或事關樞密,則科漏洩之辜,請驗跡於紫泥,方定刑於丹筆。”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軍機御史》:“軍機為樞密重地,非
  • 使的字典解釋 使 ǐ 用:使用。使勁。使役。使力。使錢。 派,差譴:使喚。使命。使女。 讓,令,叫:迫使。 假若:假使。即使。 奉命辦事的人:使者。大使。公使。使館。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歷史官職推薦:西州大將軍

雜號將軍名,東漢置,凡將軍皆掌征伐。《後漢書·光武帝紀》:“是歲,李憲自稱天子。西州大將軍隗囂奉奏。”註:“時鄧禹承制命囂為西州大將軍,專制涼州、朔方事。”《後漢書·隗囂傳》:“遣使持節命(隗囂)為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樞密使歷史

相關歷史

樞密使_樞密使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