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山

吳山怎么寫好看

吳山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亦名虞山、吳坂、虞坂、鹽坂。中條山支脈。在今山西平陸縣東北,跨夏縣、平陸界。《續漢書·國志》:河東郡大陽縣有吳山。

②即首陽山。又名雷首山、歷山。在今山西永濟市西南蒲州鎮南。《史記·五帝本紀》:“舜耕歷山。”《正義》引《括地誌》:“河東縣雷首山,一名中條山,亦名歷山,……亦名吳山。此山西起雷首,東至吳坂,凡十一名,隨州縣分之。”

③在今江蘇吳縣西南。民國《吳縣誌》卷19:“吳山為橫山南出之支,在石湖濱。吳越廣陵王子奉建吳山院於此,故名。”

④在今江蘇贛榆縣西北夾谷山北。《清一統志·海州》:吳山“峰巒獨,時有雲氣,左脅壁立千仞”。

⑤在今浙江興縣南吳山鄉東。《清一統志·湖州府一》:吳山“在長興縣東南四十三里。周二十里。梁吳均卜宅於此,唐吳筠復居之,因名”。

⑥一名胥山。在今浙江杭州舊城區西南城隍山。相傳因山上有伍子胥廟,故名胥山。五代時,山上建城隍廟,故名城隍山。《寰宇記》卷93杭州錢塘縣:“吳山泉在吳山北。”宋《淳祐臨安志》卷8山川:吳山,“《祥符圖經》云:在城中錢塘縣舊治南六里”。宋吳自牧《夢粱錄》卷11:吳山“又曰胥山”。南宋初,金兀朮斂兵於吳山,完顏亮欲立馬吳山第一峰,均此。

⑦一名東山。即今福建浦城縣東吳山。《寰宇記》卷101建州浦城縣:吳山“在縣東五里。《記》雲,山四面秀異, 人居其側,多吳姓。漢興有吳氏六千戶,列屯大澤,即此之民也”。

⑧即岍山、汧山。亦名岳山、吳岳山。在今陝西隴縣西南。《漢書·地理志》:“汧縣吳山,古文以為汧山。”《水經·渭水注》:汧水“東會一水,水發南山西側,俗以此山為吳山,三峰霞舉,疊秀雲天,崩巒傾返,山頂相捍,望之,恆有落勢”。


(1)古山名。(1)又稱虞坂、鹽坂。在今山西省平陸縣北。自上及下,七山相重,為中條山重要通道之一。《續漢書·郡國志》:“大陽縣有吳山,上有虞城。”即此。(2)又稱東山。在今福建省浦城縣東。《太平寰宇記》建州浦城縣:吳山“在縣東五里。記雲山四面秀異,人居其側,多吳姓。漢興,有吳氏六千戶,別屯大澤,即此之民也”。(2)今山名。(1)又稱胥山。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東南面。海拔約百米,綿延數里,由紫陽、雲居、七寶、峨眉等山連線而成。一說因春秋時為吳國南界得名。或雲因伍子胥得名。金主亮有“立馬吳山第一峰”語。山上有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從鳳凰山遷此的城隍廟,故亦稱城隍山。東南端紫陽山瑞石古洞下側有北宋蘇軾《寶成院賞牡丹詩》摩崖石刻和米芾手書“第一山”三字,山西端石壁上有“吳山第一峰”五個大字,相傳為南宋朱熹手跡。(2)又稱岳山、吳岳,古稱汧山、岍山、西鎮山。在陝西省寶雞陳倉區西北,北延至隴縣。有鎮西、大賢、靈應、望輦、會仙等峰,突兀參天,有“五峰挺秀”之譽。最高點海拔 2069 米。山上有雷神洞、真人洞、餐霞洞、鳳凰石諸勝。為中國古代“五嶽四鎮”之西鎮。東麓有古建築群,以始建於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的吳岳廟年代最早。有歷代詩文碑刻近百通,俗稱小碑林。古建築大都已毀。

詞語分解

  • 吳山的解釋 .山名。在今 陝西 隴縣 西南。參見“ 吳岳 ”。.山名。又名 胥山 。俗稱 城隍山 。在今 浙江 杭州 西湖 東南。 南宋 初, 金 主 亮 南侵,揚言欲立馬於此。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三:
  • 吳的字典解釋 吳 ú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後擴展至淮河下游一帶:吳鉤(古代吳地出產的一種 * ,後泛指鋒利的刀劍)。吳越同舟(喻過去的仇人由於當前利害一致而成為朋友)。 中國東漢末年三國之一
  • 山的字典解釋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屋兩側的牆壁。亦稱“房山”)。 形容大聲:山響

歷史地名推薦:長碉鎮

唐置,屬拓州。在今四川紅原縣南。《寰宇記》卷拓州:“西至郡內長碉鎮九十里。”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吳山歷史

相關歷史

吳山_吳山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