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鄉鎮
三鄉鎮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北宋置,屬壽安縣。在今河南宜陽縣西南七十六里三鄉鄉。金屬福昌縣。
②在今甘肅華亭縣南八十里上關鄉。明置巡司於此。《清一統志·平涼府二》:三鄉鎮“地有三鄉川,故名”。
(1)古鎮名。(1)北宋置,即今河南省宜陽縣西南三鄉。《元豐九域志》:河南府壽安縣(今宜陽縣)有三鄉鎮,即此。(2)在今甘肅省華亭縣東南。地有三鄉川,故名。明置巡檢司於此。(2)今鎮名。(1)在廣東省中山市南部。面積92平方千米。人口3.3萬。鎮人民政府駐圩仔,人口6590。因圩仔周圍平嵐、烏石、橋頭三村合稱三鄉,故名。清道光初屬谷都。1910年屬香山縣五區。1957年析置三鄉鄉,1958年建三鄉公社。1983年改區,1986年置鎮。地處珠江三角洲南部五桂山之南。主產稻,並產花生、甘蔗、塘魚。山地植松、杉、竹、茶、水果。有毛織、針織、印刷、膠袋、玩具等廠。105國道經此。名勝古蹟有中山溫泉旅遊區和三鄉文昌閣(天章閣)等。(2)在廣東省梅縣東部、明山嶂北部。面積92平方千米。人口1.1萬。鎮人民政府駐甲坑頸,人口730。1913年由小都、黃沙、石樓三鄉聯合創辦三鄉公學得名。清末屬錦州堡,1948年屬錦州鄉。建國初屬丙村區,1958年屬丙村公社。1961年析置三鄉公社,1983年改區,1987年建鄉,1994年置鎮。屬蓮花山脈西麓的低山丘陵。主產稻,並產大豆、花生、烤菸。縣林業基地之一,盛產杉木。有水電站和鉛鋅礦、農機廠。有公路西接205國道。
詞語分解
- 鎮的字典解釋 鎮 (鎮) è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安定:鎮靜。鎮定
歷史地名推薦:熟結濼
在今吉林松原市東南社裡鄉一帶。《金史·太祖紀》: “上還至熟結濼。” 即此。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三鄉鎮歷史
猜你喜歡
蓼蘭的歷史解釋
即今山東平度市西南二瑇瑁縣的歷史解釋
一作玳瑁縣。西漢置,閼與之戰的歷史解釋
戰國時趙軍與秦軍在閼員外散騎侍郎的歷史解釋
官名。初為正員之外添石魚湖的歷史解釋
在今湖南道縣東。唐元傅先宗的歷史解釋
生卒清湖北江夏人。鹹常州府的歷史解釋
元至正十七年朱元璋改中英通商章程善後條約的歷史解釋
又稱中英通商章程,為嚴郢的歷史解釋
字叔敖,華州華陰今屬班超的歷史解釋
生卒字仲升,扶風平陵德積鎮的歷史解釋
在江蘇省張家港市西北十猛將軍的歷史解釋
猛毅猛烈猛威猛銳猛震朝鐘暮鼓的歷史解釋
指寺廟中早晚報時的鐘洞見古今的歷史解釋
舊唐書王及善等傳論苟戶部十三司的歷史解釋
官署合稱。即戶部十三雲溪山的歷史解釋
在今浙江新昌縣東。方上蔡牽黃犬的歷史解釋
同上蔡蒼鷹。宋陸游書海西遼東哈思罕等處鷹房諸色人匠怯憐口萬戶府的歷史解釋
官署名。元置,屬中政陶望齡的歷史解釋
生卒明浙江會稽人,字小渡鎮的歷史解釋
在重慶市潼南縣東南部
相關歷史
![三鄉鎮_三鄉鎮在哪裡_歷史地名](/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