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
①在今江蘇吳縣西。《清一統志·蘇州府一》: 寒山 “本支硎山之支峰,明處士趙宦光隱此,築小宛堂,後為僧舍。庭前老梅相傳宦光手植,芙蓉泉出其旁”。
②在今江蘇徐州市東南十八里。《晉書· 劉遐傳》: 東晉建武初,沛人周撫以彭城叛降石勒,“詔遐領彭城內史,與徐州刺史蔡豹、太山太守徐龕共討撫,戰於寒山,撫敗走”。又 《資治通鑑》:南朝梁太清元年 (547),“上命蕭淵明堰泗水於寒山以灌城,俟得彭城,乃進軍與侯景犄角。癸卯,淵明軍於寒山,去彭城十八里,斷流立堰”。皆此。
③在今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南五里。《方輿紀要》 卷109思恩縣: 寒山 “山高多風,土人謂之寒坂”。
④在今廣西玉林市西北三十里。《輿地紀勝》 卷121鬱林州: 寒山,“ 《九域志》 云: 南越王尉佗,遣人入山采橘,七日方回,問其故,云: 山中大寒,不得歸。故名”。
⑤在今四川巫山縣東。《明一統志》 卷70夔州府: 寒山 “在巫山縣東五十里。垂岩千層,絕壁萬丈,其勢高寒。《荊州記》: 寒山九坂最為險峻”。
古山名。在今江蘇省徐州市東南。《資治通鑑》:東晉太興二年(319年),彭城內史周撫降石勒,為劉遐等所破,斬於寒山,即此。
寒山字典分解
寒山的解釋 (1).傳說中北方常寒之山。《楚辭·大招》:“魂乎無北!北有寒山, 逴龍 赩只。” 王逸 註:“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陰不見日,名曰 逴龍 。” 晉 張協 《七命
寒的解釋 寒 hán 冷,與“暑”相對: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帶。寒戰。寒噤。寒食(節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從這一天起不生火做飯,也有的地區把清明當作“寒食”)。寒喧
山的解釋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