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寧縣

武寧縣怎么寫好看

武寧縣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三國吳置,屬交趾郡治所在今越南河北省北寧縣。《水經· 葉榆水注》: “南越王知不可戰,卻軍住武寧縣。按 《晉太康記》 縣屬交趾。” 南齊以後廢。唐武德四年 (621) 復置,屬龍州。貞觀六年 (632) 廢。

西晉末慕容廆置,為營丘治。治所在今遼寧錦縣東大凌河東岸。後廢。《資治通鑑》: 東晉鹹康四年 (338),石虎前燕,“營丘內史鮮于屈亦遣使降趙,武寧令廣平興曉諭吏民共收屈,數其罪而殺之,閉城自”。即此。

北周建德四年 (575) 改源陽縣置,為懷德郡治。治所在今四川萬縣西南武陵鎮。《寰宇記》 卷149萬州武寧縣: “取威武以寧斯地為名。”隋屬巴東郡。唐屬萬州。明洪武四年 (1371) 省入萬縣。

④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屬龍州。治所在今越南河北省仙遊一帶。貞觀元年 (627) 廢入龍編縣。

⑤唐天授二年 (691) 改唐興縣置,屬建州。治所即今福建浦城縣。神龍元年 (705) 復名唐興縣

⑥唐長安四年 (704) 分建昌縣置,屬洪州。治所在甘羅 (今江西武寧縣西二十里石渡鄉新華村)。景雲元年 (710) 改為豫寧縣,後徙治今武寧縣北柘林水庫庫區。寶應元年 (762) 避代宗諱,復名武寧縣。宋屬隆興府。元至元二十三年 (1286) 為寧州治,大德八年 (1304) 還屬龍興路。明、清屬南昌府。民國初屬江西潯陽道。1926年直屬江西省。1970年因建柘林水庫縣治被淹遷今址 (新寧鎮)。

北宋政和四年 (1114) 升武寧砦置,為長寧軍治。治所在今四川長寧縣雙河鎮。宣和三年(1121) 廢。


(1)古縣名。(1)北周建德四年(575年)改源陽縣置,治今重慶市萬州區西南武陵鎮。為懷德郡治。隋屬巴東郡。唐至元屬萬州。明屬夔州府。明洪武四年(1371年)廢入萬縣。(2)武周天授二年(691年)改唐興縣置,治今福建省浦城縣。屬建州。唐神龍元年(705年)復名唐興縣。(2)今縣名。在江西省西北部,北鄰湖北省。屬九江市。面積 3507 平方千米。人口34.7萬。轄9鎮、13鄉。縣人民政府駐新寧鎮。西漢海昏縣地。東漢建安中分置西安縣,治今縣西石渡鄉西安,屬豫章郡。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改名豫寧縣。南朝為豫寧郡治。隋開皇九年(5 * )省豫寧縣入建昌縣。武周長安四年(704年)分建昌縣置武寧縣,寓“天下安寧”之意,屬洪州。唐景雲元年(710年)復名豫寧縣,縣治遷今石渡鄉新華村。寶應元年(762年)復名武寧縣,後縣治又遷玉枕山前(即柘林水庫淹沒之古艾鎮)。宋屬隆興府。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至大德八年(1304年)曾為寧州治,後直隸龍興路。明、清屬南昌府。1912年屬江西省,1914年隸潯陽道,1927年復屬江西省。1949年屬九江專區。1958年遷巾口鄉,1960年遷月田,1962年復遷古艾鎮。1970年縣治被柘林水庫水淹遷今址,並改名新寧鎮;屬九江地區。1983年屬九江市。北部幕阜山蟠踞,南面九嶺山綿亘;修水橫貫縣境中部,幹流自澧溪鎮以下已成柘林水庫主體。屬中 * 帶濕潤氣候。農產稻、油菜籽、棉花等,水產養殖業發達,山地富森林。為全國優質水果生產基地縣和省林業、油菜籽、苧麻、茶葉、蠶桑生產重點縣。特產寧紅茶、獼猴桃、古藤家具。有銻、煤、鎢等礦,水力資源豐富,多小水電站。工業有採礦、農機、水泥、罐頭、制茶、麻紡、木材加工等。有316國道和龍、永武、武靖等公路,柘林水庫有客輪通行。羅溪鄉莊源村為辛亥革命名將李烈鈞故里。縣城東郊登高山建有革命烈士紀念塔和李烈鈞將軍墓。縣北境九宮山是避暑勝地。

武夷山景區示意圖

詞語分解

  • 縣的字典解釋 縣 (縣) à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á 古同“懸”。 筆畫數:; 部首:厶; 筆順編號:

歷史地名推薦:小丘

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唐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鈷鉧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魚梁之上有丘焉”。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武寧縣歷史

相關歷史

武寧縣_武寧縣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