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縣
建昌縣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東漢永元十六年 (104) 分海昏縣置,屬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奉新縣西一百四十里,潦河南。以其戶口昌盛,因以為名。南朝宋元嘉二年(425) 移治廢海昏城 (今江西永修縣西北艾城)。陳屬豫寧郡。隋屬豫章郡。唐武德五年 (622) 為南昌州治,八年 (625) 後屬洪州。北宋太平興國七年 (982) 改隸南康軍。元元貞元年 (1295) 升為建昌州。明初復為縣,屬南康府。1914年改名永修縣。
②南朝宋元嘉十年 (433) 置,屬宋興郡。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北。齊屬安興郡。北周廢。
③南齊置,屬襄陽郡。治所在今湖北襄陽縣境。後廢。
④南朝梁改辰陽縣置,屬南陽郡。治所在今湖南辰谿縣西北。陳復名辰陽縣。
⑤西魏置,為蘆北郡治。治所在今甘肅文縣西南。隋開皇十八年 (598) 改名長松縣。
⑥北周避文帝宇文泰諱改泰昌縣置,屬建平郡。治所即今四川巫山縣西北一百二十里大昌鎮。不久改為大昌縣。
⑦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屬順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東南一帶。貞觀元年 (627) 廢。
⑧金天輔七年 (1123) 改昌州置,屬桓州。治所在今內蒙古太僕寺旗西南九連城淖爾旁。明昌七年(1196) 改為寶山縣,屬昌州。元初廢。
⑨在今四川西昌市。《元史·文宗紀》: 至順元年 (1330) 六月,“羅羅斯土官撒加伯合烏蒙蠻兵萬人攻建昌縣”。即此。縣當為路之訛。
⑩清乾隆四十三年 (1778) 改塔子溝廳置,屬直隸承德府。治所在塔子溝 (今遼寧凌源市)。光緒三十年 (1904) 改屬朝陽府。1914年1月因與江西建昌縣重名,改為塔溝縣,8月改名凌源縣。1931年析置凌南縣。1937年將凌南、凌源二縣合併為建昌縣。1940年廢。1945年抗日戰爭戰勝利後復分為二縣。1949年復改凌南縣為建昌縣。1955年劃歸遼寧省。
(1)古舊縣名。東漢永元十六年(104年)分海昏縣置,治今江西省奉新縣西。屬豫章郡。“以其戶口昌盛,因以為名”(《太平寰宇記》)。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移治今永修縣西北艾城。唐屬洪州。兩宋屬南康軍。元元貞元年(1295年)升為建昌州。明洪武初降為縣,屬南康府。清因之。1914年改名永修縣。(2)在遼寧省西南部,西南鄰河北省。屬葫蘆島市。面積 3160 平方千米。人口60.6萬。轄7鎮、21鄉。縣人民政府駐建昌鎮。西漢置廣成縣(即今縣),屬右北平郡。東漢廢。十六國後燕置廣都縣(即今縣),屬北平郡。北魏屬建德郡。北齊廢。明為蒙古牧地。清乾隆三年(1738年)屬承德府塔子溝廳。乾隆四十三年降塔子溝廳為建昌縣(今凌源市)。“建昌”一名是取建德、昌黎兩郡字頭而來的。1914年改稱凌源縣。1931年析凌源縣、朝陽縣部分地區成立凌南設治局,治所在今建昌鎮,為今縣境設治之始。1933年改為凌南縣,境內蒙古族為喀喇沁左旗統治。1937年蚨南、凌源兩縣合併,仍稱建昌縣(治今建昌鎮)。1940年撤銷建昌縣,併入喀喇沁左旗,原旗公署由南公營子遷至建昌鎮,實行蒙漢統一治理。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成立建昌縣民主政府,屬熱東專署。1946年國民黨統治成立凌南縣,同年解放。1947年成立建東縣民主政府。1948年建東縣併入建昌縣,屬熱河省。1955年屬錦州專員公署,1958年屬朝陽市。1964年屬朝陽專員公署,1984年屬朝陽市, * 屬錦西市,1994年屬葫蘆島市。地勢西高東低。河流有大凌河(南源)、六股河、黑水河、青龍河、豪桑河、小凌河。屬中溫帶濕潤氣候。農產玉米、高粱、穀子、棉花、大豆等。白梨著名。礦產有煤、鉛、鋅、金等。有採礦、機械、建材、化工、紡織、食品等工業。有魏塔鐵路和306國道、朝青公路。
詞語分解
- 縣的字典解釋 縣 (縣) à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á 古同“懸”。 筆畫數:; 部首:厶; 筆順編號:
歷史地名推薦:真覺寺金剛寶座塔
俗稱五塔寺塔。在北京市海淀區西直門外。明永樂年間建真覺寺,成化九年年建塔。清乾隆二十六年年重修,改名大正覺寺,俗稱五塔寺。後寺毀塔存。塔仿照印度佛陀迦耶精舍建造。下部是寶座,座前後辟券門,內有石階梯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建昌縣歷史
猜你喜歡
彭澤酒的歷史解釋
泛指酒。唐高瑾晦日重大耆老的歷史解釋
即今雲南昭通市北大耆劉旺的歷史解釋
明三萬衛人。官都指揮孤公戍的歷史解釋
北齊置,屬永寧縣。在九宗五正的歷史解釋
官名。殷朝始置,周沿陽林縣的歷史解釋
北魏永安中置,屬定戎孝昌公主的歷史解釋
唐玄宗女,早卒。鵝籠書生的歷史解釋
梁吳均續齊諧記載陽羨費揚武的歷史解釋
生卒又名芬古。舒爾哈草塘安撫司的歷史解釋
明洪武十七年改舊州草蘭字井的歷史解釋
集鎮名。在吉林省乾安台灣島的歷史解釋
中國第一大島。在中國何令通的歷史解釋
宋袁州宜春人,賜號紫清靜無為的歷史解釋
老子四五章清靜為天下陳重的歷史解釋
東漢豫章宜春人,字景天湖山的歷史解釋
即今福建永春縣西北天大虎山的歷史解釋
即今遼寧黑山縣南大虎夏王桀的歷史解釋
帝發子,名履癸。夏末完顏宗輔的歷史解釋
金太祖子。本名訛里朵三窟狡的歷史解釋
源見狡兔三窟。喻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