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鎮
三里鎮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1)在安徽省南陵縣南部。面積104平方千米。人口2.7萬。鎮人民政府駐三里店,人口2180。為南陵大鎮,街市店鋪長三里,俗稱三里店,鎮以此名。1952年設三里鄉,1958年改為公社,1984年置鎮。地處皖南山區邊沿,漳河河谷地帶。產稻、油菜籽、棉花、花生、芝麻、豆類。盛產宣紙原料栓皮櫟。有宣紙、榨油等廠和白雲石礦。為南陵、涇縣間山區農副產品集散地之一。蕪大公路經此。(2)在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東南部。面積46平方千米。人口2.1萬。鎮人民政府駐三里橋,人口2500。清末此處建有三孔石橋,名三眼橋,後演變為三里橋。原為湖區,自然災害與血吸蟲嚴重,幾乎無人居住。1968年起外地移民遷此。1970年設三里橋公社,1971年屬魯台公社。1984年設三里橋鎮,後改鄉。1996年置三里鎮。主產棉花,兼產大麥、小麥、大豆、油菜籽。有農機、磚瓦等廠。黃武公路經此。(3)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覃塘區南部、鎮龍山東側。面積132平方千米。人口5.2萬。鎮人民政府駐三里街,人口2680。因駐地距中元舊圩三里,故名。1950年設區,1958年改公社,1963年復區,1969年復公社,1984年置鎮。產稻、甘蔗、玉米、油茶、柑橙、茶葉、菸葉、大豆等。有農機、農具、食品加工等廠。有農貿集市,特產“山人糯”。209國道經此。(4)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武宣縣中東部。面積194平方千米。人口4.2萬,34%壯族。鎮人民政府駐三里街,人口 3000。因距舊集市處僅三里,故名。1950年為三里鄉,1958年改公社,1962年改區,1968年復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置鎮。主產稻、甘蔗、豆類、花生、紅瓜子、淮山藥、金銀花等,特產有泗孤洲“沙田柚”。有農具、澱粉、電池、冶煉等廠。為該縣五大集市之一。公路通縣城及東鄉等地。名勝古蹟有漢代墓群、古城遺址、古窯址及靈湖。(5)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林縣中部偏東。面積190平方千米。人口4.9萬,81%壯族。鎮人民政府駐三里街,人口 2720。明萬曆三年(1575年)設思恩參將築城駐守,八年又移南丹衛於此。清改為三里營,設守備。乾隆三年(1738年)改設縣丞。1950年為三里鄉,1958年改公社,1962年改區,1968年復公社,1984年置鎮。產稻、玉米、甘蔗、柑橙等。有農機、醬料、食品加工、造紙等廠。為糧食、大豆、蔬菜、禽畜產品及木器集散地。公路通縣城、南寧、忻城。地處峰林谷地,多奇峰異洞,風景秀麗。(6)在陝西省藍田縣中部偏西北。面積90平方千米。人口4.8萬。清初名三裡頭,以距縣城三里得名,後治城鎮曾駐此,改今名。1958年設三里鎮公社,1984年改鄉,2001年置鎮。有油脂化工、機修、磚瓦、服裝、陶器、製鞋等廠。西界公路經此。古蹟有漢蔡文姬墓、宋代呂氏祠等。
詞語分解
- 鎮的字典解釋 鎮 (鎮) è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安定:鎮靜。鎮定
歷史地名推薦:永昌關
明置,屬會川衛。在今四川會理縣西南三十里。《明一統志》卷四川行都司:永昌關“在會川衛城西三十里”。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三里鎮歷史
猜你喜歡
石亨的歷史解釋
生卒渭南今屬陝西人。江夏郡的歷史解釋
西漢高帝六年前置一說丈夫女的歷史解釋
喻指有英武氣概的女子傳舍吏的歷史解釋
戰國時趙國平原君和齊山戎的歷史解釋
亦名北戎。春秋時夷國重兆的歷史解釋
集鎮名。在浙江省湖州朱亮祖的歷史解釋
明初廬州六安今屬安徽董學禮的歷史解釋
明末李自成起義軍將領季孫斯的歷史解釋
前又稱季桓子。春秋末鹽道的歷史解釋
官名。又名鹽法道。明狼兒峪的歷史解釋
即今北京市昌平縣西南興洛倉的歷史解釋
即洛口倉。新汶市的歷史解釋
舊市名。年析新泰縣置司馬青衫的歷史解釋
唐白居易貶官為江州司箬溪的歷史解釋
在今江西武寧縣東北。曹毓英的歷史解釋
生卒清江蘇江陰人,字趙食其的歷史解釋
西漢左內史祋祤今陝西庾道愍的歷史解釋
南朝宋齊時人,祖籍潁白登山的歷史解釋
在今山西大同市東北二杜子春的歷史解釋
北周末人。初縱酒閒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