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柱

底柱怎么寫好看

底柱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山名。亦名砥柱山三門山。在今山西平陸縣東、河南陝縣東北河中。為黃河漕運極為艱險之處。《尚書· 禹貢》: “底柱析城,至於王屋。” 即此。《漢書·溝洫志》: 武帝時,河東番系言: “漕從山東西,歲百餘萬石,更底柱之艱,敗亡甚多而煩費。” 歷代曾在此採用陸運,以避底柱之險。

詞語分解

  • 底柱的解釋 山名。在 三門峽 黃河 急流中,其形如柱,故名。現已炸毀。底,也寫作“砥”。《墨子·兼愛中》:“灑為 底柱 ,鑿為 龍門 。” 漢 張衡 《東京賦》:“ 底柱 輟流。” 金 周昂 《底柱圖》詩:
  • 底的字典解釋 底 ǐ 最下面的部分:底層。底座。底下(a.下面;b.以後)。海底。底肥。 末了:年底。月底。到底。 根基,基礎,留作根據:刨根問底。底蘊。底稿。底版。 圖案的基層:白底藍花的瓶子。 何,什麼:底事傷
  • 柱的字典解釋 柱 ù 建築物中直立的起支撐作用的構件:柱子。柱石。頂樑柱。 形狀像柱子的東西,或作用重要如柱子的:水柱。柱臣(對國家有重要作用的臣子)。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歷史地名推薦:陶樂縣

年改陶樂設治局置,屬寧夏省。治所在陶樂湖灘 今寧夏陶樂縣南高仁鎮。年遷治馬太溝 今陶樂縣。 舊縣名。年由陶樂設治局升置,治高仁鎮陶樂湖灘。年遷馬太溝原城關鎮,今馬太溝鎮。年撤銷,其行政區域分別併入平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底柱歷史

相關歷史

底柱_底柱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