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印經院
歷史字典解釋
在今四川德格縣。藏名 “德格吉祥聚慧院”。清雍正十年 (1732) 由德格第12代土司曲加·登巴澤仁建。幾經擴建,為藏族地區設備完善、規模大、書版多的印經院。占地1655平方米,建築面積5450平方米,土木結構四合院形藏式宗教樓房。有藏文典籍經版八百三十多部,共21.7萬塊。著名的有 《甘珠經》、《丹珠經》、《薩迦全書》、《佛教源流》、《衛藏神山志》、《四部醫典》、《詩列》 等。《印度佛教源流》 已是稀世孤本。歷史上和拉薩布達拉宮印經院、日喀則那塘印經並稱三大藏經院,現僅存本院。
在四川省德格縣城東。占地1600多平方米,大小藏式房屋數十間。清雍正七年(1729年)第十二代德格土司卻吉登巴澤仁(1678—1793)始建印經院,經歷代增刻經版,現保存藏文典籍經版21.75萬塊(兩面刻字,43.5萬頁)和少數藏畫版,內容包括各種佛教經典的譯作、著作、傳記、歷史、醫學、哲學、天文、歷算、辭書文法、詩詞音韻、音樂、美術、雕刻和工藝技術等大小82部、586冊。著名的有《甘珠爾經》、《丹珠爾經》、《薩迦全書》、《四部醫典》、《醫學總集》、《西藏王統明鑑》、《宗喀巴全集前刻續刻》、《西藏宗教源流》、《唐東王傳》等。為研究西藏文化、歷史、宗教、藏醫的重要書籍資料,其中有些是國內孤本。德格印經院在歷史上與拉薩布達拉宮印經院、日喀則那塘印經院並稱三大藏文印經院。拉薩、日喀則印經院遭到嚴重破壞,蕩然無存。經院四周森林茂密,採用樺木作原料,用以刻版、燒制墨汁印刷。德格版印刷的藏文典籍不僅發行藏、川、滇、甘,而且遠銷印度、日本、尼泊爾、東南亞和西歐等地。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詞語分解
- 印經院的解釋 印造佛經的機構。 宋 高承 《事物紀原·真壇淨社·印經院》:“ 太平興國 八年,置印經院。 神宗 熙寧 末,廢其院,以所印板賜 顯聖寺 。”
歷史地名推薦:堂二里鎮
在河北省霸州市東北部。面積.平方千米。人口.萬。鎮人民政府駐堂二里,人口.萬。傳村初建於堂淀風河畔的橋口與龍王台兩處,名堂二務,後以兩處相距里改今名。年設鄉,年改公社,年改鎮。產小麥、玉米、花生、甘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德格印經院歷史
猜你喜歡
棘刺情的歷史解釋
晉書文苑傳顧愷之傳愷青羊觀的歷史解釋
一名青羊肆。即今四川少保的歷史解釋
官名。與少師少傅並稱寶福局的歷史解釋
官署名。清代福建之鑄棄短取長的歷史解釋
棄其所短,用其所長。敕令格式的歷史解釋
宋朝法令法制文書名。參領的歷史解釋
清代八旗組織中之中層劉累的歷史解釋
夏代人。傳說為陶唐氏王官集鎮的歷史解釋
在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王璘的歷史解釋
唐長沙人。詞學富贍。王元勛的歷史解釋
清浙江山陰人,號湘州王宗鐸的歷史解釋
五代時人。少從王建,任公的歷史解釋
西漢淄川人。從顏安樂連木沁台的歷史解釋
一作連木齊木台。清乾牛浪湖的歷史解釋
即今湖北 * 縣西南,簡瀆河的歷史解釋
俗名香草河。在今江蘇棄之敝屣的歷史解釋
明趙弼三賢傳子食漢祿杜元寶的歷史解釋
遺長子。文成帝時,進集賢院留院官的歷史解釋
官名。唐於集賢院置留乙里職的歷史解釋
蒙古語,意為使臣。元
相關歷史
![德格印經院_德格印經院在哪裡_歷史地名](/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